复盘啦复盘啦,参加了100天的剽悍财富进化读书营,读了25本书写了50篇感悟以及学习后的使用过程,将总结复盘分为三类——工作、个人成长、人际关系
2019-2020年,工作上的复盘。
年前就辞职了,到现在待在家里有2.5个月多了。好久没有工作了,最近开始想去工作。放风放久了,也想找个地儿待着。
今天下午突然在想,体会了一次这么久的假期,时间自由支配的感觉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怀念读书时期时周一期待周末,周二期待周末,周三还是期待周末的感觉。却又害怕过去的工作,一周休息一天,有时候业绩不好一个月休息一到两天,且团队业绩不够时时常出现朝十晚十点半的感觉。
这样的对比让我感觉到一个问题。读书时期对周末的期待是满心欢喜的期待,期待着周末可以出去玩,周末可以尽情享受。而工作后的休息日则是变成了小心翼翼的想要休息,赖着不想动就想赖着。丢失了对休息日的满满期待。
人在停下来的时候才更容易回头去看看之前走的路。当跳脱出埋头忙碌的阶段时花一段时间去观察去反思之前所出现的问题时,才能从旁观者的角度更为客观清理性的去审视问题,而不是在忙碌的过程中被感性牵着鼻子走。
去年在深圳待了一年,也是第一次在外边待那么久。起初是满心昂扬斗志意气风发,但不过几个月就消失殆尽。生活的琐事总是像丛林的藤蔓一样,牵绕着想要踏过这片森林的人们。表面看似乐观积极,但内心却是经过了无数次和负面情绪的斗争。长此以往经历着碰到问题、乐观面对、逐渐不适、强行乐观面对、新的问题、乐观面对、又有新的问题、想做条咸鱼。
以上便是2019年的工作经历了。辞职后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反省后,我发现最大的难题就是情绪。也可称为因为某件事莫名有了一种好的或不好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总是毫无征兆的出现,杂乱的游离在我的时间里。会因为晚睡时对第二天早起的恐慌引发的精神上的自我厌恶。会因为游戏的一时失利而愤怒与不满。包括这两天我又有点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发现它们的失控和不规律及没有将意识放于当下息息相关。
大概在读书营的第60天-80天这段时间是我找到那种自我控制感最强烈的时间段。中间看了本叫《幸福的方法》这本书,让我心生宁静。在那之后我更是刻意的去保持一个相对之前更为规律的生物钟,刻意的将注意力投放在当下,删除了手机上的娱乐软件。那种感觉令人颇为享受,看似少了许多“事情”其实是把做事情这件事都过了过脑子,脑子在寻找做事情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和其他什么事情有关联,怎么做会更好,别人为什么这样做。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同一件事情上,并去深挖它的作用。我把这样的行为称为“先思考然后马上行动”
另一个是规律。早上起来喝杯温开水后,跑到阳台呼吸新鲜空气,欣赏着美丽的世界,这个过程总是让我很感动。为这世界的缤纷多彩又那么和谐感动。之后吃过早饭便开始看书,打卡时间是14:00之前,所以在这段时间都是在为这个做准备。会以看电影/训练/去奶奶家逛逛听听音乐的活动来轻松愉快的度过。而在晚上,则会去抖音上查查美食自己制作,享受和家人共处的温馨时光。跑到阳台看看满天的星星,喝喝手中的杯酒。最后睡前洗澡护肤干干净净跳上床,翻开床头的纸质书,安安静静地享受书里的故事。
so,总结一下。我认为“先思考然后马上行动”和“规律”是工作时非常需要具备的能力。前者让人思路清晰,有先后次序。后者让人保持精力充沛,享受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