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捎带着阵阵寒意,从敞开的窗户侵入室内,左臂、前胸渐渐感到一阵寒凉。刚从集中隔离点回来的我,穿着单薄的睡衣,静静地伫立在阳台上。午后的空气似乎有些慵懒,时间就这样一分一分的过去,妻子女儿正在酣睡。
窗户开着已经一个中午了,理智告诉我似乎是该关了,可身体不为所动。四周安静极了,平日里超市烦人的广告和车辆的喧嚣声,似乎都变得极为稀罕和亲切。昨夜悄然降下今年冬天第一场雪,远处的祁连山的和近处人家的屋顶上,皆是白茫茫一片。红红的太阳挂在正当空,户外的雪地里应该并不冷吧,这雪也似乎不久就要融化了、消失了。再等等,再细细感受感受吧!我告诉自己,错过了雪的纷纷扬扬,再不能错过这丝丝凉意了。两手插兜,夹紧双臂,思绪仿佛昨夜未见的雪花,纷纷扬扬,任意飘落。
停课在家,二中上学的女儿抱怨:“爸爸,天天上网课、做作业、上网课、做作业,我坐的腰酸背痛,眼睛都感觉又近视了些,这几天上网课的作业比平时在学校上课都多,这疫情什么时候才能过去?这网课什么时候是个头?”我说:“不会太久,耐心坚持,一定会过去!”
半夜3点,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持续打来,“……你们被确认为次密切接触者,请立刻收拾好东西下楼等待,到集中隔离点进行隔离。”我、妻子、孩子,因为一碗牛肉面,第一次乘坐医院救护车,被隔离到新修建的尚未营业的中医院。一人一间,足不出户,房间挨着,能听到声音但互不见面。房间门上大大的透明窗口,似乎全天候把自己晒在别人的视线里。核酸检测,一开始,每天要进行口鼻双采,几天后,变成口、鼻、手和手机三采,然后又变成一上午就有两拨人来进行采集。妻子、孩子电话里总是担心:“到底有没有问题?隔离什么时候结束?什么时候回家?”我说:“不要着急,耐心等着,一定会过去!”
教研组会议上,老师们担忧不断:“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现在的网课,学生就像看戏一样,不背东西,上了等于没上……”“布置了个吃东西的作文片段,十几个同学的都一样,都抱着手机,就是抄……”“专题复习,学生手头又没东西……”“疫情赶紧过去吧,网课越久,对咱们农村的学生越不利……”我说:“不会太久,耐心等着,一定会过去!”
有时候,等待是一种愿望不能早得的无奈,守得云开见月明,想见明月,不守又能怎样呢?然而,更多时候,等待其实是一种尊重客观、顺应规律的大智慧,是一种且行且看、包容缺憾的大度量,是一种超脱欲念、豁达乐观的高境界。再等等吧,疫情终将会被控制,生活终将回归正常。做好自己该做的事,静待花开许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伫立许久,关窗,转身,拉上窗帘,摁亮台灯,附身静坐,铺一张素纸,执一只铅笔,仍思绪从笔下肆意的流出,化为素色的纸上摇曳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