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服逐渐复兴并发展起来,迄今为止,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光景。‘同袍’一词也随着时光的洪流成为汉服界不可或缺的称谓,喜欢汉服的人都互相称之为‘同袍’或‘袍子’。
其实,‘同袍’一词最始是出自《诗经·秦风·无衣》里的诗句,太多的内容大家可能记不起来了,但一念起那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否便有种熟悉到原来是这首诗啊莫名又带点小惊艳的意会?
而它最早的意思是形容战友,战士们穿着一致的战衣上场打战,相互激励舍生忘死同仇敌忾。
后来,历经数千年的汉服文化在明末清初时消失。1944年清军入关后,为打击奴化汉族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来保持满清的统治地位,统治者下令全国实行“剃发易服令”!当时因反抗激烈暂时终止。
于次年多尔衮再次颁发得以实施,这便是我们汉服文化被淘汰的缘由。
可汉服作为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同时也是华夏民族历史的见证者,复兴它是继承和弘扬优秀名族文化的时代必然。
但是这样历史悠久的文化成果,现在的很多人都不了解。最早参与汉服复兴那批人,着汉服出门会遭受不少路人的异样眼光,轻则被调侃玩笑成神经病,最严重有次是一个女孩穿着汉服出门,那时中日关系紧张又恶劣,女孩身上的汉服被一群激愤的国人当作和服强行拖下来烧毁。
明明是我族的传统服饰,却被误解成和服烧毁的悲哀。
这样的误解和耻笑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局势下,有着这么一群汉服爱好者依然坚持不懈的做宣扬传统文化的活动。
一遍又一遍的去跟那些将汉服冠名戏服或其他名称的人们去解释,听一位初期参与汉服复兴的前辈讲:“那时候去宣传活动或者在外穿着汉服时,但凡看到一个也穿着汉服的国人,就特别的…怎么说呢?就好像早些年的人去国外,看到自己国家人一样兴奋又开心的感觉。”
“而且我们那个时候经常组织做宣传活动,当时可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款式,我们出去10个有9个穿的都是一模一样的汉服。为了便于宣传,我们就自称为同袍。”
于是同袍同袍的这么一喊开,就成了汉服爱好者们之间亲近的联系。
譬如你着身汉服去西安的大唐芙蓉园走一走,瞅见个也穿着汉服的小姐姐或者小哥哥。含蓄些的人会暗想:
嘿,那不是同袍么。
大方一些的早已上前叫住对方:
“您好,我也是同袍”
然后一段美丽的故事就开始了
话到了这里,小编也谈谈入汉服坑的初衷吧,没有什么豪情万丈着我华夏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的情怀,纯粹只是陪闺蜜去逛锦里的夜市多看了穿着全套汉服倜傥无匹的小哥哥一眼。
简直是俗不可耐,颜即正义!
递话筒下一个接,袍子们,也跟小编聊聊你们入坑的故事呀(=~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