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学习,教会孩子如何学习
教给孩子知识,不如教会孩子如何获取知识
亲爱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们这节课的课程主题是:学习。
学习对孩子而言非常的重要,这里的学习包含两个层面,其一是学校里孩子的学习,学校的学习是孩子一辈子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会积累基础的常识性知识,会帮助孩子基本认识这个世界,形成基础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也会影响到孩子自信心、人际交往和表现力等等多个方面。
学习的第二个层面是成长的学习,包含课外知识、与他人相处、生活常识、各种能力等等,这一层面的学习能力对于孩子而言几乎可以算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能力了,人的大脑是可塑的,身体是可塑的,几乎绝大多数的能力都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将来孩子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而缺乏学习能力,将来可能很难在社会中立足。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学习,但注意力的焦点应该放在孩子的学习能力,而非学习成绩,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不是天然发展出来的,而且孩子学习能力的成长非常依赖于他人的帮助。
所以我们今天的课程主要是和父母一起理解学习,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学习能力。当然,我们能帮助孩子的前提就是,我们自己必须要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才能让孩子将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今天我们重点谈谈学习能力,这比学习成绩重要了无数倍。
探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谈谈,拥有良好学习能力的一个基础:注意力。关于注意力,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们经常觉得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今天的课程中,我们不是解决孩子专注力的问题,今天我们需要探讨注意力另一个也非常重要的领域,那就是注意力的指向性,那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注意力。
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通常是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是有选择的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
它是人的感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和知觉(意识、思维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对其他因素的排除)。人在注意着什么的时候,总是在感知着、记忆着、思考着、想象着或体验着什么。
就像一台电脑,必然至少有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端口,人也一样,我们的注意力就是我们的输入端,我们所有的一切信息,都是通过我们的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知觉等输入的外部信息。
一个人不会使用自己的注意力,会对生活、工作、教育的方方面面产生重大影响,前面我们说的教育过程中看不见,其实指的就是家长教育过程中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应该放得地方。
在生活、教育中,我们注意力指向一些的地方,就会有另一些地方被忽视,这也就是我们教育的盲点,就像相机,你聚焦于某一点,其他地方就会虚化。盲点最大的危害不是我们看不见,而是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看不见。
比如孩子犯了错,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就放在犯错这件事上,我们可能仅仅是发发脾气就完了,我们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处理,才能帮助孩子下次尽量不犯同样的错,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才能让我自己、让孩子有所提升。
注意力放在前者,后者就容易成为盲点,反之,注意力放在后者,前者就容易成为盲点,显然,注意力放在后者,对我们、对孩子、对教育帮助都会更大。我们需要训练自己,让注意力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注意力不要放到问题上,放到自我提升上面。
孩子也是不太会使用自己的注意力的,所以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学习和练习如何使用自己的注意力,当我们能帮助孩子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了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等这些方面后,孩子自己才能关注到如何学习一些学习方法,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如何让自己对学习更有兴趣。
比如孩子注意力在学习方法上,那他才有可能看到身边学习好的同学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为什么他们学习成绩好,这是孩子能拥有较好学习能力的一个前提。
那注意力如何训练提升呢?训练注意力有一个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注意到自己的注意力。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方式,第一个是冥想,有些家长可能了解冥想、打坐等等行为,其实这些行为的核心也就是将自己的注意放在注意力上。
刚开始冥想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注意力很难被自己控制,没关系,这也正是我们训练的目的所在,从几十秒,到几分钟,再到十几分钟。当我们越来越能控制我们的注意力的时候,我们也就能更好的去关注到我们应该关注的地方。
而且这些训练方式不仅对控制注意力指向性有帮助、对专注力有帮助,同时也能有效的提升我们的智慧,这是有严谨的科学研究证明的,通过类似的训练,可以有效的增加大脑皮层的沟回,沟回增加,大脑皮层表面积也就增加了,这里我们就不细说这一部分了,大家感兴趣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个有效的方式是记录注意力的使用,家长们请拿出纸和笔,试着罗列一下自己一天的注意力使用情况,可以是今天,也可以是昨天,注意不是罗列时间,看书的时间,不一定是在学习,坐车的时间也不一定仅仅是在坐车。
看看注意力大概使用和分布的情况,其中对成长有效的注意力我们称之为成长性注意力,对成长无效的注意力我们称之为消耗性注意力,看看我们每天有多少成长性注意力,多少消耗性注意力。注意到自己的注意,才能有效的管理和训练我们的注意力。
当我们注意到自己的注意后,接下来就可以重新规划自己如何使用注意力,不求多,但求高效。看看每天可以用多少注意力在成长上,多少注意力用在其他地方。用在成长上的注意力具体应该怎么用,可以适当规划一下。注意力使用好了才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经常整理、时刻反省、不断优化注意力的使用情况,我们的注意力能创造远超你想象的价值。注意力是我们几乎唯一的核心输入工具,脑海里是否有货,个人是否能真正成长,就看注意力怎么使用了。我们的注意力如果能放到孩子的学习能力上,也才能有意识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
有些家长可能会特别关注,孩子的注意力能不能通过这些方式去帮助他练习,答案是可以的。但是呢,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于注意力的概念还不太清楚,而且也很难做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所以更好的方式是潜移默化。
我们家长自己做好了,生活中有意无意影响一下孩子,慢慢的,等到孩子理解什么是注意力,能开始控制注意力的时候,我们前期铺垫的东西会自然而言的帮助孩子获得这项能力,所以家长们也不必操之过急。
还特别需要注意,孩子很多时候都是专注的,我们尽量不要随意破坏孩子的专注。而且孩子的专注时间比我们短很多,不要要求孩子太长时间的专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就差不多了,休息一会再进行下一个专注时间。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学习。理解了学习,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培养学习能力。
学习:
学习其实包含了两个概念,“学”与“习”。
我们来剖析一下,学,包含了至少三个层次。第一层:素材。素材也就是你要学的内容,不同学习能力的人,寻找素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寻找素材的能力,是优秀的学习能力的前提,寻找素材的能力也是需要专门教和训练的。
培养孩子寻找素材能力有几个要点:
1、观察的能力。有意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观察其好和不好的地方,观察到了如果我们懂得使用,这就成了素材。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帮助孩子学会和通过刻意练习来习得的,平时和孩子玩的时候,可以适当创设一些情景,帮助孩子练习。
2、查阅资料的能力。看书、上网查询、询问他人等等,这些都是有效的寻找素材的能力。培养孩子查阅资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避免遇到问题就习惯直接给孩子答案,也要避免打压讽刺孩子。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帮助孩子一起查阅资料,要不了多久,这个能力孩子就能学会。
3、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对于成人而言,一次讲座讲得不好,我们也可以通过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去看到其他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场地布置、流程安排、现场氛围调节情况、细节处理等等。拥有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很多事情上,我们都能获得大量素材,这一项能力,我们也应该教给孩子。
学习的第二个层次是模仿,一切的学习行为其实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能观察精髓,并正确的模仿出来是学习的基础,学习过程中模仿并不丢人,模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所学东西,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永远只是模仿。
关于这一点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很多孩子心态很浮躁,再往根上看一些,很多父母其实也很浮躁,很难静下心去看、去听,而模仿是需要静心阅读、静心倾听、静心观察和静心思考的。
所以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养成静下心来学习的状态和习惯,平时也可以在家庭中创设这样的氛围,每天有那么30-60分钟,全家人都是很安静、状态很平和的,然后静静的看书、听课,看的时候我们都是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的看,听的时候也是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听,有什么问题记录下来,不随意打断别人,也不随意打断自己。
这一点建议前期家长先做到,孩子看到家长做到后,慢慢的也会有这样的意识的。这一点一般是针对4、5岁以上的孩子,才能慢慢做到。孩子做不到的情况下,我们父母自己做到就可以了。简而言之,这个部分的重点是,静下心,逐字阅读,逐字倾听。
学的第三个层面是创新,创新可以理解为在所学基础上,创造了新的东西,也可以理解为将学到的东西,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调整为更适合自己的内容。在这一点上,我们至少需要做到的就是多鼓励孩子进行尝试,保护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学,我们大概理解了,再来看看习呢。
习也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是记忆,当没有达到记忆的程度时,学习是非常低效的,记忆是真正学会知识的第一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几乎就等于白学了。
有些家长会说:我记忆力不好,记多少遍也记不住,怎么办?一方面我们的记忆也是可以提升的,不信可以去找找相关的素材;另一方面,还有许多辅助记忆的工具,最简单有效的就是记录,记录下来后反复回顾。
对于孩子而言,记忆可以适当的训练一下,但这里说的训练记忆不是只去找那些超级记忆术之类的,而是一些常规练习的方式,比如学会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逻辑记忆法、思维导图法等等,没事和孩子玩一些这些游戏,不仅能对孩子有作用,还能随便帮我们也提升一下,同时,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记几笔记和回顾复习的习惯。
还有一个简单实用的记忆技巧:刻意记忆,一些关键知识点,我们就可以在看完后,尝试遮住内容,复述几遍,然后写一下,隔一会,再回过头复述一下。记忆是学会的前提,是可以并且也应该刻意练习的。
习的第二个层次是案例,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帮助我们记忆,帮助我们在大脑中练习一次,所以案例很重要,我说的案例,一方面是指他人讲解的案例,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在大脑中创造属于自己的案例,比如一个概念,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也是案例的一种体现。
我们都知道练习是辅助学习非常有效的手段,实际生活中的练习往往受制于实际条件,而大脑中思维层面的练习,则限制少了很多,这个技巧其实就是思维层面的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帮我们巩固知识,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探讨一些学到的知识具体应该如何使用,脑海中假设出对应的场景和案例。案例是大脑中思维层面的践行。
习的第三个层次是练习。我始终相信,学了的知识,并不一定属于你,只有践行了,这个知识才有可能真正属于你,只有反复践行,形成习惯了,这个知识才确定真正属于你。
教育其实就是一场自我修行、自我提升之路,所以不仅仅可以在孩子身上践行,在自己身上也完全可以践行,而且践行的方式也有很多,比如分享给其他人,教别人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再比如写文章等等,通过反复的践行和练习,最终养成习惯,这些知识,就真正属于我们了。践行是让知识真正属于我们的唯一途径。
对于孩子而言,我们也需要鼓励他们将所学运用在生活中,哪怕没有合适的场景,我们创设场景也可以尽量让孩子多使用出来。其次鼓励孩子表达和写作,或是鼓励孩子教教我们他所学到的知识,注意,孩子教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像个学生,而不是像个评委;再其次,刻意练习,找准重点要教给孩子的东西,或者重要的知识,让孩子反复使用践行,养成习惯。
总结一下,学习实际是学和习的组合,学有三个层面:第一、素材;第二、模仿;第三、创新。习也有三个层面:第一、记忆;第二、案例;第三、践行。
接下来,我们再谈谈学习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现象: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知道了很多道理,就是做不到,学了很多,依然做不好吗?我们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其实答案就在问题当中,只是知道,做不到很正常啊,只是学了,又没说学会,做不到也很正常啊。所以,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知道和掌握,是不一样的,只有掌握了,真正学会了,才能做到。
学了很多却依然做不好,这就要看我们到底是怎么学的了,很多人学习的方式就只是看一遍,然后就把内容给忘掉了,然后隐约觉得自己好像学了很多。
知道了很多道理也是一样,就像学游泳、学车,许许多多的技能,包括家庭教育的技能都是这样,在旁边看是很难看会的,哪怕听一位很好的教练说了很多次,依然很难学会,因为你没有真正操作过的时候,这些学到的东西就并没有真正的学到,你只是知道了而已,只有你反复练习,就像开车,练多了,自然能真正学会。知道和掌握不一样。
其实很多知识就是这样,当你真正理解他的时候,会发现,你的大脑已经悄然无息的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这些改变,敌不过你的习惯,所以往往听一遍没有真正掌握,没有真正学会,只有践行,才能真正学会,只有反复践行,才能真正学好。
在践行时很多人容易贪多,恰恰又进入了另一个让我们无法持续践行的误区,学习多和精,本身就是矛盾的,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十分有限,我们没办法短时间内消化大量知识。
所以我们最佳的策略是,选择重要的内容,整理下来,一段时间只集中精力处理一两个或是两三个知识要点,一定要明白,掌握几个核心内容,胜过只是知道了,而没有掌握的几十个重要内容。
深度学习:
那具体怎么掌握呢?这就得进入到下一个概念: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包含三个层面、六个步骤:
第一个层面,输入,也就是注意力层面。里面包含两个步骤:逐字阅读(或是倾听),刻意记忆(可能需要反复阅读);
第二个层面,大脑处理层面。里面包含两个步骤:深度思考(理解),大脑践行(案例);
第三个层面,输出层面(也就是行为层面)。也包含两个步骤:身体践行,表达输出。
如果你还愿意再深点,还可以再加两个层面,四个步骤。
第四层面,再次输入和处理。也就是用注意力关注自己的使用情况,并思考有没有优化的可能性。包含两个步骤,复习回顾,总结调整。
第五个层面,再次输出、输入、输出循环多次。包含两个步骤,反复练习,养成习惯。
这就是深度学习。
如何使用深度学习:
我们用今天的内容举个例子,看看如何使用深度学习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首先、先非常认真的听一遍,边听边做记录。
第二、然后及时复习回顾、刻意记忆,使用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逻辑记忆法,思维导图,记不住也要尽快多翻笔记刻意记忆,千万不要等着以后复习,过两天可能把这个事都给忘了;
第三、深度思考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怎么用,比如现在我举例的方式也是在深度思考;
第四、大脑践行,大脑模拟使用这些内容的场景,比如今天内容大脑里想象我们如何践行,或者是回家后我们如何践行,想的越清晰越好;
第五、身体践行,找机会,或者创造机会使用今天所学的部分内容;
第六、表达输出,找时间写篇学习日志,详细记录一下今天所学内容;
第七、拿出笔记本复习回顾一下;
第八、再看看自己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可以怎么调整;
第九、再深度学习其他概念。
第十、直到养成习惯,至少每周都深度学习一两个重要的知识点。
当大家体会到深度学习的好处之后,就会知道,深度学习让我们花了更少的时间,掌握了更多的东西,很多问题不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去处理,而是需要我们将几个实用的知识反复运用到熟练。
之前看到一句话,我觉得非常好,我改了改送给大家: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再深度学习。这不是重要的话说三遍,这句话的意思是:先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学会深度学习,再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学其他知识。
对于孩子,更需要这句话,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掌握这个学习的方法,并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当孩子熟练掌握后,学习方面会越学越轻松,但帮助孩子掌握并不是告知孩子一两遍就行了,而是反复帮助孩子使用这些方法,直到孩子掌握。
不过孩子这边也不能滥用深度学习,因为对于孩子而言,很多知识并不需要那么深入的去学习,但一些重要的能力,我们可以教会孩子用深度学习的方式去掌握它。
复利:
最后,还有一个学习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复利效应。这个概念在学习中也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
就像外面下大雨,一个矿泉水瓶子和一个大水桶在同样的地方用同样的时间接水,水桶一定比水瓶接的多。成长其实就是这样,越成长,我们接水的口也就越大,学起来也就越轻松越高效,这就是复利的力量。
为什么成长有复利效应呢?有些知识是有成长性和繁衍性的,比如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你掌握了这个知识,他会无形之中帮你繁衍出无数的知识。
再比如关于元认知的能力,也就是思考自己思考的能力,他会帮助你建立更好、更高效的思维模式,这些思维模式就能繁衍出更高级的知识。
再比如语言、文字、概念,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也是有繁衍能力的,此类例子还有很多。
而有些知识就没有繁衍能力,或者繁衍能力极弱,比如魑魅魍魉,这些字,认识这些字并不会让我们成长,除了在极为特定的场景下,否则也不会帮我们获得新知识,再比如说咖啡怎么泡更好喝,这些知识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愉悦感,却一般不能繁衍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有繁衍能力的知识,深度的学习这些知识,关于无繁衍能力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判断,特别对于孩子而言,我们可以多帮助孩子掌握有繁衍能力的知识,大多数的能力其实都是有繁衍力的知识。
这也是“自我进化”的核心所在,有繁衍能力的知识,能繁衍出更多有繁衍能力的知识,一代又一代,越来越多,成长的复利效应也就会越来越大。
说完复利效应,大家可以再结合我们第一课讲的,教育的本质是:帮助孩子提升各方面能力,让孩子拥有“自我进化”的能力。
也就是帮助孩子掌握许多拥有繁衍能力的知识,直到这些知识的产生的复利效应能让孩子自主成长,甚至是超过我们的成长速度,那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基本就达到终点了。
家庭任务:尝试规划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学习。
今天的课程到这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听,下一节课我们为大家准备的内容是:家庭教育重点问题的核心密码,应该如何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常见的重要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