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印象中三十年前的冬天,除了寒冷就是隔三差五的下大雪。那时小学在村子西边,离家有三里多地的样子,中间隔着一条深沟。那时候都是步行上学,自行车还是一件奢侈品。
每天早上,我们几个伙伴沿着上冻的泥土路,说笑着挥舞着的确良做的书包,朝着学校小跑。有时时间尚早就慢慢的散步,轮流讲着课外书上的童话故事还有笑话,听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从前”。讲到精彩处,小伙伴们都会开心的大笑,接着要求再讲一个。于是我们忘记了寒风,忘记了时间,到了学校已是上课多时了,罚站就成了家常便饭。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终于熬到了寒假,家长也懒得管我们,任由我们满街乱窜。一大早,娘刚开始做饭,我也跟着醒来,穿好衣服,从炕上下来,把娘一惊“今天太阳是从西边出来了,今儿怎么不用叫就起来了?”当门里,雾气腾腾,在煮地瓜那甜甜的味道,合着棉花柴燃烧的青烟里,我胡乱吃了几口黄饼子,趁着娘喂猪的功夫,悄悄溜出门去。胡同里有些滑,我系好鞋带,一路连跑带滑,去了二爷爷家。坐在炕沿上,嗑着瓜子,老老实实的看着电视。从新闻联播一直到冗长的广告,一点点的坚持着,终于墙上的挂钟清脆的响了八声。等的就是这一刻,伴着悦耳的旋律,《八仙过海》开演了。这是寒假里为数不多的福利之一,除暴安良,积德行善的积极意义,就是在那个时候领悟到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那时广告是枯燥的文字配着毫无感情色彩的播音,一晚播放很多遍,直到现在我还能背过几段诸如“时风时风 路路畅通”还有“万丈高楼平地起……”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过了辞灶后,每次碰到同学,第一件事就是算计还有几天过年,作业的事是绝口不提的。
年三十的头一天下午,刮了整整一天的北风渐渐消停了。我和爸爸趁着风小,抓紧贴好对联,接着又去爷爷家帮忙。风停了,天阴的厉害。晚饭后,我坐在炕上,看着“聪明的一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娘刚从牛棚回来,边摘着衣服上的草料,边和爸爸说“天阴的挺厉害,捂着一场大雪。”“今年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我随口说了这句谚语,爸爸吐了一口烟,烟雾里传来一句“对,学的知识用上了,值得表扬”娘虽然听不懂我说的啥意思,但看到爸爸表扬我的时候,也跟着笑起来。那晚上,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深夜里,除了几声狗叫,便是簌簌的落雪声,偶尔还有一声清脆的“咔嚓”声,那时枯枝被压断的声音。迷迷糊糊的起身撒尿,推开窗子,雪花伴着尿骚味钻进被窝,娘一阵埋怨,“快点,掌纹感冒着就好了”,说话间我又沉沉的睡去。第二天一大早,推门出去,街上胡同里,房前屋后,满眼都是厚厚的积雪。爷爷带着棉闷子,忙活着扫雪,不时跟邻居笑着说着“真是好雪,今年又收了。”细长的胡同里,多了一道细长的甬道,堆起的积雪沾染着红色的纸屑,不规则的延伸到不远处的大街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