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敬静净(儒道佛) 《云水禅心》余惕君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本书讲的是禅,却处处不离心。不过悟道和领悟确实难以离开心(玄妙且无法解释的)。

之所以选择这个题目的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中国人在无形之中均受到了文化的影响。即使你从未感觉到儒道佛三家的思想在你的生活中扮演了何种角色,可有些东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我们是时代与文化的产物”这是我近期看完一些书籍的总的感受。放在这里依旧没什么不妥的,我觉得,理由可简可繁。我想大家应该听过一方水土一方文化这句话,字面解释是水土的不同也使文化产生了差异,而这些文化是被无数的先辈以何种代价证实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成百上千年的积累,到今天剩下了什么?问心自愧的我们,是否辜负了祖辈们?被历史所保留下来的一定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一直这样认为。但是,现实却让我无奈了。中国的文化,有多少在消失殆尽呢!!!

可能很多人认为禅理应该是们很深奥的学问吧。可我个人却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是禅理的发现和实践者。原因很简单,在实践下或历经了磨砺,我们不断学会放弃和拥抱,学会爱与被爱并且懂得爱人。这样的人不会是一无所有的,不是吗?可能有些人由于其他原因而迷失了,或许他的禅与我们一般的人的所背离。但不同于我们大众的观点就错了吗?这是什么谬论啊?我不接受。

因为人不同,世界才多姿多彩,绚丽异常。禅不难,用心倾听身边的鸟语花香者就会发现美好,因果循环自有天数,大自然会告诉我们无数的奥义,只要你认真倾听。

儒道佛三家分别讲的是“敬静净”。字不完全相同可音同,且其中贯通的理也相通。历代文人墨客、迁客骚人就夹杂了这三家甚至更多的思想,无论矛盾还是统一,他们追求的最终人生结局是什么,我想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历史的洪流中,所剩不多了。而那些遗留下来的不是瑰宝是何物呢?

人生在世不过百余年,无论名垂千古还是遗臭万年者,均只是匆匆时光里的一个过客。或向往或警戒,终归留下了些让后人冥思的空间。

禅心是无须刻意追寻和塑造的。就像这世界的人事物般,可遇不可求。强求的终将让一方痛苦,这样又何苦呢?

至此,希望大家能在这浮华的社会中拘一泓清泉。明心境——使心对自然敬,处自然中可静,令自然使你净。             

(注:留下的痕迹,慢慢的回忆,希望,一切都好!) 

                                                          2017.8.1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王吉平,男,16岁,脑瘫。家中三口人,父母是非农业户口,没有地,父母均在本地打工。家庭年收入两万多块。还要给孩子康...
    持安阅读 481评论 0 0
  • 效果 来源于raywenderlich 由于是demo我们这个直接拖拽xib实现布局 首先我们为特效这个视图单独建...
    艾江山阅读 663评论 0 2
  •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总有人在偷偷删微博 “抱歉,找不到相关内容”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搜索内容未予显...
    大茗茗阅读 313评论 0 1
  • 兵荒马乱的2016即将过去,在百无聊赖的自娱自乐中过去,在物是人非的聚散离合中过去,在无所事事的日复一日中过去,在...
    梦旅乌鸦阅读 437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