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复盘||一个月读六本书,我收获了什么

如果有人问你,一个上班族一个月可以读六本书,你信吗?

于我,之前,包括曾经全职在家的几年,不信,因为我做不到。

但是,现在,我信了。即将过完的九月份,我自己读了六本书。

《清单人生》《一个叫欧威的男人决定去死》《白说》《第七天》《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吃掉那只青蛙》。

因为工作原因,我未能及时地写读后感或者书评,让读书的价值未能最大化,是欠缺是遗憾,但是这一个月改变了我很多想法。

第一,我喜欢上了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

对于七八年来,一直在以家为中心的方圆两公里生活的人来说,我讨厌通勤时间过长。尽管在北京,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已经算幸福的了,可是上班的这半年,我内心是反感的。

我曾经和同事开玩笑,这半年,我坐了到北京十几年的地铁的总数。

其实,之前地铁上也会看一些书,或者听书,但是大都是随心所欲,毫无计划。直到上个月加入读书会之后,写下这个阅读数的目标后,我有了动力,上上下班路上基本上都在看书。

时间的保障,是我看完六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候,看书看得入迷的时候,还觉得时间有点不够,真想继续坐下去。因为此,一个小时似乎也没有那么讨厌了,甚至成了我看书的固定时间。

第二,做事情要有目标,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做事情,动力会更强,目标会更坚定。

2019年已经读了33本电子书,和5本纸质版书籍了。年初定下的52本的书目标即将完成,有点庆幸,但我知道如果不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的话,我最多可能在12月底的最后几天才能完成。而现在,我对于今年的目标很肯定,可以超额完成。

上个月底,不太了解读书会的操作模式,我跟着小伙伴们写了两本书的目标,后来才知道是当月的读书统计,但是既然话已经说出,这个月必然要完成,结果一不小心超额完成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人,但是真的在坚持读书的一个月,才知道我没有想象中那么自律,我还需要小伙伴们的有形和无形的监督。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但是我们要坚信,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如果有可能,我会一直跟着读书会读下去。

第三,身边人榜样的力量对我们的激励更直接。

小时候,老师讲完名人的故事会很感动,但是长大后突然发现,对自己激励作用更直接的是身边的人,像笔耕不辍的弘丹老师,像一年读一百多本书的格格老师,可能因为能力、环境、自律性等差距,我们可能没有她们那么优秀,但是跟优秀的人在一起,从模仿开始,从被激励开始,我们也会变得慢慢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变得优秀起来。

一个月看了六本书,一年也才72本书,这是最理想的状态,即便达不到,身边小伙伴每个人都在4-8本看的时候,自己真的会不好意思就容忍自己看0本书,那么督促自己每一次拿起手机想刷朋友圈的时候,默默地换成微信读书吧。

第四,只要你想做,只要你行动,困难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如果不是统计九月份的读书情况,我不知道自己几本书,我只知道自己在地铁上的时候,在等候的时候,随时会打开微信读书。正是因为九月份的经历,2019年剩下的3个月,我有了每个月读5+本书的动力。

而在这之前,这个数字是我不曾想象,也不敢设想的。然而,在上个月底,我做了,也做到了。

2019年,目标是读52本书,加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