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3.《卡片笔记写作法》阅读笔记—第三章成功写作的六个步骤第二步阅读和理解2

作者提出写作的六个步骤,也就是这本书指导实践的重要部分了。


1.明确区分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任务。
2.阅读和理解。
3.记卡片盒笔记。
4.发展想法。
5.分享你的洞见。
6.养成习惯。


上一篇文章我们学习了第二步:阅读和理解中的两个注意事项。

1.阅读时手中要有笔

就像李敖读书法一样,书只读一遍精华全带走。

笔记—整理笔记—连贯的文字—论文初稿—修改完成—发表

所以一切的源头就是拿一只笔开始阅读,记下笔记。

一方面,你脑海中的理论、想法和思维模型使卡片盒中的笔记形成新的论点;另一方面,你读的内容又会促成你脑中的理论、想法和思维的发展。

现在问题来了,怎么记录一条笔记?作者给了这几个方法:

用我们自己的语言转述作者的论点。尽可能真实地表现原文意思,不要因为摘抄或者复述曲解原文。

文献笔记贴近原文,虽然它被存放在文献管理系统,但写的时候也要参考卡片盒的笔记思路。

像卢曼一样在大脑中搭建一个由思维模型或者理论组成的庞大的格子结构,让你快速识别和描述主要的观点。

笔记多与少和理解的快与慢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反思所读文本的框架、理论背景、方法论或视角。

不要用同样的阅读技巧对待每篇笔记,要思考采用怎样的格式和组织方式记笔记更好。同时要考虑到下一步如何处理这些笔记,在记笔记时就要意识到它们是一个大项目中的重要部分。

文献笔记是永久笔记的一个过程,是为了写成永久笔记而生的,永久笔记才是真正能增加笔记盒价值的笔记。所以,不要把文献笔记变成一项浩大的工程。

可以选择手写笔记,这样更容易理解。把它们记录在同一个地方,按照日期整理即可。

2.保持开放的心态。

由于我们的大脑会自动选择自己熟悉的知识和支持自己理论的东西,而不是反面论点,所以导致了确认偏差的存在。

特别是现在的写作我们通常会先确认主题立意,然后寻找支持自己论点的素材、名言、案例,这会导致更多的确认偏差,让我们很难发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

那么怎么做才能解决确认偏差的问题呢?

首先,把整个写作的过程颠倒过来。将我们发现论点的方式变成自下而上,不要立刻决定写什么,不要预设立场。

其次,收集所有相关信息,不论它支持什么论点。分解任务,理解文本,做好笔记,找到笔记之间的关键性并建立联系。

然后,纵观全局,去确定我们要从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总之,用开放的心态去阅读记笔记,不必事先决定方向,采用正反对比的方式展开激烈的辩论,这会让我们的文章更有趣。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观点时不是以支持或反对为标准,而是以相不相关为标准,笔记之间的关联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继续注意事项3-4-5

3.培养抓住要点的能力。

作者指出,区分相关信息和不太相关的信息只能通过实践习得。通过刻意反复的练习,我们才能更轻松的阅读,更快地掌握要点。

作者也指出,想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有意识、有选择性地阅读,只能靠自己去判断内容是否重要。

这基于自己的理解。

如何做到呢?记笔记。记住不是摘录原文,而是浓重缩写,重写自己阅读到的材料。用自己的话讲述出来。不是死记硬背。

用最合适的词语,最好的表达方式,简洁而不删减原意表达出作者的意思,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

单纯的划线,抄原文都不算可以练习,卡片笔记盒写卡片才算。

4.写下来有助于真正理解。


5.在阅读过程中学习。


明天继续吧,明天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