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将在课堂上百炼成钢”这句话我是听我的偶像青春语文名师王君老师说的。她在课堂上的灵活多变,亲切自然一直是我语文教学的理想。当听了四川凉水井中学高睿老师的《一气呵成,妙笔生花》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
高睿老师为我们分享了她的两种课型:阅读课和作文课的教学。高睿老师的语文课,或者说凉水井中学的语文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用思维导图归纳每一课的知识点,或者某一个知识点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来理解。明白易懂,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新授阅读课的流程是:预习、预习反馈、问题解决、对子过关、进阶训练、总结沉淀。具体课堂需要展示的学习内容有六大块,识读:作家作品、生字词;理读:梳理脉络;品读:赏析语言;跳读:探究内容,拓展:拓展延伸。这六大块内容学生需要提前预习,上课时,各小组抽签决定展示哪一块。这样,课下他们就需要六大块都需要准备,因为不一定抽到哪一个。高老师用真实的上课视频为我们展示她的课堂。有一个主持人来主持课堂,各小组根据抽签的内容,小组借助平板解决字词、讨论问题。学生们都热烈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老师只是辅助解决问题。
她分享的第二种课型是作文课,她的作文课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感悟,解决了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感情虚假,体会肤浅的问题。特别是她以一个游戏作文的实例《盲人雕塑家》来诠释他们作文的操作流程。角色分配雕塑家、模特、蜡人各一名,通过游戏,不同的角色体验自己的心理活动。然后小组讨论、现场作文、小组展示、模特自述。四个环节完成作文任务。这个作文设计重点练习心理描写,也可换成动作或者神态描写。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亲自参与,亲身体验,获得自己的真实感受,使得作文有了生活的活水源头,从而变得活泼有趣。
高老师的分享让我见识了凉水井中学的课堂是开放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的。从听陈萍老师的课时,就对他们的上板训练有素而惊讶,他们学校的这种课堂模式,我想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行之有效的。可能有的老师会质疑,他们学校的学生用平板上课,可我们没有;他们教室里四面都是黑板,我们的教室里没有;他们的学生训练有素,而自己的学生我行我素,调动不起来。其实,他们的学生也是慢慢训练出来的。我们自己的条件没有那么好,我们可以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加以改进。没有学生是天生的训练有素。
我们的课堂只要用心。也可以像凉水井中学一样。如果我们做不到原创,其实先去模仿,对自己也是一种提升。记得我讲市省优质课之前,也是从模仿优质课例开始的。买了王君的《一路修行教作文》《一路修行讲经典名篇》,余映潮的《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等名家书籍。反复研究,模仿他们的教学实录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观看一些省优质课的视频资料,学着选取适合自己的照搬到课上,有的效果也确实不错。但是,一味的模仿,不会让我们走的更远,必须得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思想,结合我们自己学生的学情,结合自己的教情,才会是有生命力的课堂。就如高睿老师的语文课一样。
下面是我讲省优质课《诫子书》的一点体会。
最初选择《诫子书》这篇文章来讲,真是因为自己爱极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如果说这是诸葛亮一生修身立志的总体纲领,那么对于我来说,这也是自己的人生信条。我自认为做不到如诸葛亮般伟大,对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也只是实践了一点皮毛而已,但我是带着十二分的崇敬之情来执教这一课的。因此在设计这一课时,我便想通过这封书信,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了解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好学惜时、勤奋节俭的诸葛亮,全面展现一个智绝的博学多才。同时,也了解在他告诫之下的儿子的成就。所以,我就设计了四个环节:读懂文章、读出情感、读懂人物、读出自我。并且在这四个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体验为主,尊重学生的表达。
初读课文时,本来设计的是让学生先读,如果学生有读错的字,让其他同学指正,但学生都读对了,而且读的节奏也很好。所以这一环节就临时发生了改变,让这个学生说说自己在读的时候,觉得哪些字词是有点难度的,需要重点注意的。并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读这封书信的时候是如何划分节奏停顿的。学生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停顿方法,其他学生便从中获益。在后面的读出情感环节中,学生读到“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时,我问应该用高昂的还是低沉的语调来读,这一生说用高昂的,我征求其他的学生的意见,他们说应该用低沉的语调。所以,我便让学生用低沉的语调来读,在重音、停顿方面也以学生的体验为主。
2.以文本作桥,扎根在关键句子上。
虽然这是一篇简短的文章,只有86个字,但里面一些词语的意思,如“淫慢、险躁、治性、接世”等,虽然课下注释里有,但学生要当堂记住也有点难,所以在抢答环节里设计上,让学生更快地熟识课文,只有“言”通顺了,才为后面理解“文”做好铺垫。对于重点句子,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四个环节里都是重点突出的,这样通过反复练习,从句式到内涵,让学生掌握这封书信的精髓所在。
3.重视文言文的读。四个环节的设计都以“读”来贯穿其中。
从开始环节“读懂文章”中的自由读、个别读、师范读到第二环节“读出情感”中的领读,齐读,到最后环节的背读。在逐步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读的层次。以读代讲,以读带学,在读中悟,让郎朗的读书声弥漫整个课堂,老师在读的过程中,从停顿节奏、语气语调、重音情感、韵律等方面逐层指导,个别重点句子反复读,多种形式同读一个句子,让学生体会熟读百遍,其义自现的语文奥秘。
附:《诫子书》课堂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感悟人物品德4.熟读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二、教学重点
1.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2.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感悟人物品德三、教学难点
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感悟人物品德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以老师和学生谈论诸葛亮的事例、关于他的谚语、俗语、成语进入课文。
2.读懂文章
①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②找一生朗读课文,其他生指出其读音不正确的纠正,并询问学生他读的节奏是否正确,学生自己回答该怎样读出停顿和节奏。③师范读,学生再次体会情感、语气语调,并标注不太明白的地方。
④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3.读出情感
出示问题:本文寄托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情感?请分别设想站在父亲和儿子的角度,体会本文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学生回答情感后,老师追问:作者期望他的儿子成为怎样的人?从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生答,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情感,从一位父亲的角度读出殷殷期盼之情,从一个儿子的角度读出心领神会之情。
4.读透人物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往外拓展,顺便通过作者的事例,他儿子诸葛瞻的事例,来了解这两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淡泊宁静、勤奋节俭、有志多才、好学惜时的品质。
5.读出自我
如果让你选择这封书信中的两句话或者几句话,送给自己或者送给同学,你会选择哪几句?送给谁?为什么?
总结:通过学习这封书信,相信同学们已经找到了成功成才的方法:大志成大学成大才,小志成小学成小才,无志不成学不成才。大志就是与历史潮流一致的志向,祝愿同学们早立大志,静心读书,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大才。也愿这封经典的书信,永驻我们心中,伴我们行走一生!
之前总是听到这样的一些言论,说优质课就是表演。但是,通过这次讲课,我认为这句话是不正确的,真正的优质好课,是既有活泼灵动的外在形式,又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而且是高效所得的过程。
就像高睿老师的课,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课前预习丰富多彩,学生主动参与了课堂,形式的优美也决定了内在的气质,要想达到这样的课堂效果,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改进,再实践,再改进,相信我们终将会在课堂上修炼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