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M Part2 2019 最新备考经验 -APICS

      选择了在上海的一个考点,一个只有几台电脑的和一位老阿姨的考点,略显简陋,期间因为碰到显示屏电源突然黑屏,冒出一阵冷汗,要是电脑主机真的断电,这次考试也就凉凉了,点击交卷,终于松了一口气。

      老阿姨把成绩单打印出来,312分,没有白费功夫。

P2考试经历:

      1、 考前提前一周预约考试时间下午和地点(上海)

      2、 PART2的考试时间和PART1一样,都是三个半小时。

      3、 可以自己拿牛津英汉词典。

      4、 考点提供了计算机、笔、擦写板(最好自己带个计算机以防考点不提供)

P2备考经历:

      1、 备考工具:课本、350题、学习系统、MPC 和 SOP

      2、 P2备考时间:5个月

      3、 课本看了3遍,350题和学习系统刷了2遍,MPC和SOP 略看一遍。

              a第一遍,分四个模块精度课本并做了思维导图加强理解和记忆。

              b第二遍, 一边做350题一边看课本 (实际考试,只有一半左右题目点和350题相似,不能只用 350题来备考)

            c 刷了学习系统的题 并看第三遍课本。

      4、 看了一遍错题,去考试。

      5、  推荐一个 APP:APICS Learn it ,APICS做的一个APP,兼有字典和Flashcard(类似学习系统的重点英语单词卡)的功能,用碎片时间看。

          6、 CPIM备考对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有很大帮助,按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做备考计划,并每个周Review自己的完成进度,修整学习计划(PDCA)。

考题回忆:

          考题非常喜欢出四选一最优的问题,这要求理解每一个概念的核心。P2记住抓重点,关键概念第一遍一定要琢磨清楚,太细枝末节的东西可以刷题时再返回来看。

        考试中碰到不会的题目先预选一个答案并且flag,最后留下来30min来review不确定的题目,简单直接的计算和概念题要快速拿下。

    ·  不超过8题是考定义的,考题很灵活,不少题目都是有两个选项让你不知道该选哪一个,需要依靠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经验去判断哪个更优。

    · Cash to cash cycle time 如何减少。

    · 通胀情况的FIFO的影响

    · Cp / Critical ratio/ slack time 的计算

    · Rated capacity 的计算

    ·  total cost saving,MAPE,ATP计算

    · 什么产品组合用inventory risk pooling效果最好,选volume 大量少量和 variety 大小。

    · 公司用localize multi-countries strategy 会做什么选择?当地建立工厂,在全球Sourcing原材料。

    · 什么情况下APS的performance会变差,我选了人为增加buffer。

    · 有orderingcost和carry cost的值,Annual qty=10000,lot size从2000改为3500计算总的采购成本节省多少。

    · 如何衡量 customer service level,指标是什么,选Customer order fill rate。

    · Variable costing 中的与overhead相关的是fixed还是allocated的。

知识点回忆

      Carrying cost, ordering cost ,CTP, change management, critical ratio, fishbone,  Benchmarking, Tracking signal, Production plan, SPC, supply network, DRP, pull/push, Balanced scorecard, Five force analysis ,cellular, activity-based costing/cost driver, PLC phases, PDCA, single sourcing/multi-sourcing, differenciation strategy,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forecasting, etc;

      在职学习最大的敌人就是懈怠。在职学习的竞争,也不是比谁更聪明,而是比谁更能坚持不懈,并最终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

      新建了个CPIM备考互助微信群, 可以和各位同行考友相互交流提高,有兴趣的可以加WEIXIN如个人简介所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