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如何提升理论宣讲实效,确保理论宣讲既接“天线”又接“地气”,既凸显“严紧实”又突出“时度效”?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理论学习力求走深走实,凝心铸魂筑牢根本。理论学习不仅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必须坚持以政治学习为根本,聚焦政治学习定位、突出理论学习底色,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认真践行“深、实、细、准、效”五字诀,大兴调查研究,切实把工作中的短板不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摸清搞透,不断提高攻坚克难、化解矛盾、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宣传工作力求方式手段,凝聚共识激发共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适应新形势新技术新要求和受众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坚持守正创新,创新传播理念、传播方式方法,统筹线上线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制作刊播理论大众化节目、电视专题片、理论评论文章,构建报、刊、台、网、微、端、屏理论传播矩阵,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将理论宣传普及融入新闻出版、影视作品、文艺演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做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研究阐释思想厚度,呼唤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系统全面、博大精深,这一理论既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也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其中的党性原则、党性要求,同时进行有深度的学术分析,使其具有更深厚的学理支撑。加强对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手段的运用,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理论研究信息化平台,着力推动研究方法创新,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社会、奉献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