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上一篇我们知道,“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中国的农民起义世界仅有。
今天我们看看,为何在农民起义中,起义军对待官员都深恶痛绝,对皇族子嗣赶尽杀绝?
01 明末李自成起义,用河南福王的300斤肉开“福禄酒会”,他为何这么恨朱元璋后代?
从秦以后,每个王朝寿命远没有三代时期长,频繁的王朝兴替背后,有很多学者分析原因。
“黄炎培定律”讲:开国皇帝都是艰苦奋斗出生,能力强,但后来的皇帝都在深宫长大,越来越软弱,导致亡国。
但很明显,我们知道传统时代,其他国家的很多统治者,也是成长于深宫之中,怎么没有频繁改朝换代呢?
除了从皇帝自身意志力分析外,还有说到“土地兼并”这个原因。
因为有周扒皮、黄世仁、刘文彩这些恶霸地主,农民被压迫地走投无路。
但根据史学家秦晖先生研究,历史上中国的土地分配,相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一直是比较公平的。
所以,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并不是农民起义的主要根源。
我们从电视上史书上能看到的是“官逼民反”,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的是秦政府,李自成起义口号“迎闯王,不纳粮”,是指不用交“皇粮国税”。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正是反映了农民与政府的矛盾。
农民起义里还有个规律,农民军的屠杀对象,都是官员和贵族,他们将代表政府力量的群体作为发泄对象。
最有代表性的还是河南福王朱常洵,李自成攻克洛阳时,福王趴在李自成面前乞求免死,李自成不为所动,还为这300多斤的福王,开了“福禄酒会”。
剔去毛发,拔掉指甲,又杀掉几只鹿,放在一起炖了几大锅,摆酒开宴,名叫“福禄酒会”。
看着以上记录简单,却心惊肉跳的,能感受到,农民阶级对当时的政权仇恨是非常浓烈的。
02道光年间,巴县规定吏员70人,为何实际多达700人?
历史上,农民们恨政权的一大原因,就是赋税了。
光看名义上,从汉推翻秦朝统治之后,几乎每一王朝都宣称要“轻徭薄赋”,但农民为何会背负那么重呢?
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强调“轻徭薄赋”的皇帝,他也规定“三十税一”,但明朝中后期很多农民破产,因为实际税收是名义上的十几倍。
为什么实际要征收如此多的税?因为如果按规定的名义税率收,那政府的钱就不够花。
这其中第一个原因,就是官员们得用钱。
按正常数量也还好,但关键在于官员数量过多,财政收入养不起这么多人。
比如清朝道光年间的巴县,额定衙役只有70人,但实际上在吃衙役饭的有7000人,超出100倍。
这种冗官的情形,皇帝也知道,他为何不裁撤掉一些呢?
因为皇帝也是有心无力,裁撤就意味着简政放权,皇权对社会的控制就放松了。
另外,官僚体系本身也在自我保护,清朝戊戌变法时,光绪帝大规模减撤冗员,遭到了保守派强烈反击。
官员多不是最可怕的,真正可怕的是人数扩张的背后,是腐败的加剧。
官员们想方设法克扣百姓,到王朝后期,有可能税收最终达到中央的只有5%,其他95%都被各级官员贪污了。
03朱元璋对自己的子孙有多好?规定皇族不用工作,生孩子还给钱,钱从哪儿来的?
财政体系除了养庞大的官员群体外,还要养着超级能生的皇族。
朱元璋为了让他的子孙后代们充分幸福,就规定皇族不能从事任何职业,那么为了增加收入,只能多生孩子,因为每多生一个,国家就按等级多发放一份俸禄。
朱元璋建国初,分封皇族不过49人,但到明朝末年,朱元璋子孙已经繁衍到100万人之多。
明代皇族人口增长率,是全国平均人口增长率的10倍。
庆成王可以说是“生育冠军”,光儿子就有100多人。
以致于每次家庭聚餐,孩子们都互相不认识,要先由人介绍一番,就是史书上说的“每会,紫玉盈坐,至不能相识”。
皇族们的“生育津贴”,都是来自百姓的税收。
甚至在明代中后期,各省全省的财政收入,已经不够养省内的皇族了。
比如山西省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但山西省贵族们每年俸禄是312万石,这些超额生养的皇族,无疑是百姓们的灾难。
说回李自成为什么要开“福禄酒会”,河南福王“就藩”时,万历皇帝一下子赐了上等良田4万顷,就这样他还不满足,还要与民争利。
也难怪农民起义军,对皇族是如此痛恨了。
写在最后:
中国历史上王朝兴替背后,是农民与政权的强烈矛盾。
很多王朝开国都宣城轻徭薄赋,但不久就成了沉重负担,起义军对皇族后嗣诛杀的坚决,让人看到了历史上的百姓们有多苦啊。
感谢您关注我,您的点赞和评论,会给我很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