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可是现在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中严重缺失,社会上有很多人不孝敬父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结合高中语文课文《陈情表》从社会,学校,家庭几方面谈谈孝文化的现实意义。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孝文化萌芽于尧舜的宗法、农经时代,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史记•五帝本记》载,"舜二十岁以孝闻名",尧帝"举孝廉,得知舜仁孝,以女嫁之"。"舜接尧帝位后,以德、孝治国,社会歌舞升平,万民丰衣足食"。 孔子也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惠帝表彰"孝悌",吕后"举孝授官",文帝"置《孝经》博士"。汉代孝子黄香为父母暖被、董永卖身葬父以及三国时期孝子孟宗哭竹等事迹,都是因"孝行感天"而得名。后人说"读《陈情表》不流泪者谓之不孝"西晋的李密由于祖母无人奉养而多次推辞不做官的一篇《陈情表》,抒写了对祖母无比深厚的亲情,不仅打动了晋武帝,到现在还打动着我们的心。
古人讲:天道远,人道迩,所谓孝道就在我们身边。那么孝的本义是什么呢?许慎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 "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 "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会合其字即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那就是孝",从行动上来看,"子"背着"老",涵意即说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须子女背着代步,其中充满着感恩、报恩、关怀之意。《论语》认为孝是人内心深处亲情的自然流露,这种孝是一切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的先天的基础。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种精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近日读到一篇报道,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在播出"我心目中的爸爸妈妈"节目后,一个月内收到500多封孩子的来信,竟有百分之九十的孩子表达了对父母的不满。父母为儿女费尽了心思,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岂不可悲?我国的传统美德孝道在我们的学生中几乎丧失殆尽,不能不引起重视啊!孝敬父母已经不只是一种家庭美德,更关系到一个人,一代人以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看到社会变迁对儿女与父母关系的影响,看到由于社会疏离现象的加剧导致的"孝道"衰减,我们不能不想到李密在祖母病重时"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的感人孝心。
孝道教育应贯穿于人的一生,尤其重要的是要在世界观尚未形成的少年儿童时期、青年时期加强教育。独生子女的一代在青少年时期得不到较系统的孝道教育,就会一味索取而淡泊孝心。有道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生养自己的父母都尚不知尽孝,又怎能期待他为国家民族尽忠呢?爱祖国、爱人民岂不成为一句空话。理论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抽象的,孝道文化在理论上学得再好,在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得不到落实,只有把认识付诸行动,才能内化为品质,才能成为每一个人终身的自觉行为,才能在整个社会形成行孝的风尚。因此,孝道教育离不开实践活动。从小学到大学都应根据年龄,让学生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敬老爱老项目并进入考核成绩。让学生心中有父母、长辈,使孝敬成责任,孝敬成自然。同时,要在全社会形成以敬老、爱老、助老为荣的风尚,为老人出行、看病、参观、娱乐等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的观念真正入脑入心,让孝敬父母、尊长敬老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身教重于言传,要想教育好下一代,为人师长者自身就必须有良好的孝道修养。教师形象对学生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首先做到。在学校营造孝敬文化、实施孝敬教育中,教师的品德修养水平对孝敬教育的效果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教师时时以李密的"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为表率。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习惯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自私自利、目无尊长往往都是家长溺爱的结果,也是一些家长重智力轻德育的结果。因此,很有必要让家长积极参与有关孝道文化的教育。让家长了解孝道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让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受到熏陶;让孩子感受孝敬父母时的幸福感等等,同时,改变家长思想上一好(子女学习成绩好)遮百丑的偏颇意识,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和谐,家庭和谐的立足点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的家庭,爱幼是说得多,做得多;而尊老是说得多,做得少,因此,更应该大力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化水平。如今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说明思想道德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和谐需要道德规范加以保障。重建孝道文化,将孝道从"家务事"中解脱出来,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今天重视孝道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使敬老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并通过社会教育,有效地营造了一种尊老敬老养老的社会风尚,重读《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鼓励人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孝敬父母、爱护子女的道德情操推己及人,尊敬、爱护和关心天下所有的老人和儿童,以推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