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文中平常事 化作笔下绝妙文
——故事入文三法
(柘城县第二实验中学 刘西峰 邮编:476200)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常常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了写满篇幅、凑够字数,常常胡编乱造一些无中生有的所谓事例,苍白无力,毫无生气,缺乏情趣。究其原因就是无故事性。写作时,如果能选用一些我们熟知的故事,如名人轶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成语典故、寓言故事、新闻报道等,有针对性地议论升华、分析说理、类比联想,将使文章丰满充实,有深度,有味道,有看头。下面介绍故事入文的三种技巧。
一、原文照录,议论升华
把一个富有哲理故事全文照录,然后针对故事选一个角度或某一个方面立意、立论,进行说理议论,点睛升华,或针对故事讲道理、谈启示、说感想。这种方法可谓之“一事一议”法。例文如下:
抢来的人生
两个小伙子同时在一家餐厅打工,但A却比B少拿一半工资。一天,A生气地去找老板,问他为什么。老板并没有回答,而是让他去集市上看看有什么东西可以买。A出去了,但很快他就回来,说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多少袋?”老板问。他赶忙又跑出去,立刻又回来,说有四十袋。“价钱呢?”他只好又出去。“一元一斤。”……最后老板问:“土豆是否好呢?”A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嘴里嘟嚷着:“见鬼!我已经累得半死了!”老板对他说:“现在你看好了。”他又叫来B,让他做同样的事。B过了一会儿才回来,报告说:“今早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元一斤,若多买还可以便宜。土豆非常好,我带了几个给您看。那个农民有40袋,而且他说家里还有同样好的豆角和番茄。我们正需要这些。所以我把他带回来,我想您一定愿意和他谈谈……”
现在你看到了吧?!对于同一项任务,同一句话,两个人的表现是多么不同!!!一个人需要别人催着,推着,提醒着,才能勉强完成任务;而另一个人却会主动想办法,尽可能完满地做到最好。同样的,对于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机遇,有的人可以掌握时间的脉搏,抓住机遇;而有人却只能眼睁睁看时光流逝,机会溜走。这往往是划分我们人生层次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微小细节——是否积极主动。
在学校里,对于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或敷衍了事,或东拖西拉,而有的学生却可以快速独立地完成,积极主动地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它,从而学到更多。对于老师偶尔提及的课外内容,有人左耳入,右耳出;有人却抓住关键,联系课内知识,使自己的水平升华。
考完试后,许多同学抱怨命运不公,考前同样努力学习,换来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成功者为什么成功——他们拥有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在平时就积极学习,打好基础,涉猎全面,而不会依靠考前一时之功。
扩大到整个一生,到头来,许多人感叹上帝给有的人太多,而自己却一无所有。可他们忘了,在他们年轻时悠闲自在地玩乐时,那些成功的人却在角落里默默用功,不懈努力;当他们缠着父母找工作时,那些成功的人却独自踏上征途;当他们捧着茶杯对着惨淡经营的企业灰心丧气时,那些成功的人却在寻找新的出路。平时一点一滴的不同,造成了人生结局的强烈反差。
我们说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种“气”,一种“精神”。努力争取的精神,坚韧不拔的精神,果敢进取的精神……这都是积极主动的精神。清华大学的校训里说“自强不息”,而西方教育家也告诉孩子:“我们不做,谁当此任?”这就是告诉我们要积极,要主动,才能把握我们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活出真正的精彩。
郑渊洁说:我们每个人一降生便代表成功。的确,我们曾在母体里经过一番努力才抢来生的权利。这短短的一生是我们抢来的,争取来的,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积极主动地对待他们呢?!
这篇文章分两大块,第一自然段为一块,其他段落为一块。第一块叙述,是一则生活哲理故事,讲述的故事很简单,两个店员,一起工作,一直享受着同等的待遇,但几个月过去了,小伙子B的工资一路飙升,而小伙子A却还是原来的待遇,难道真的是老板偏心眼吗?老板真的不公平吗?小伙子A的牢骚话值得相信吗?篇幅虽然短小,但有起伏,有波折,有深意,耐咀嚼。第二块说理,作者根据故事生发议论,讲述道理。作者紧紧抓住故事中告诉人们的“划分人生层次最重要的标准,也是在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微小细节——是否积极主动”这一哲理进行说理,进而层层深入地论述,从学习扩大到整个一生,在对比中深刻写出积极人生态度的意义。议论简洁明了,道理通透晓畅,给人鼓舞,催人奋发。
二、故事新编,翻出新意
提及“故事新编”,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鲁迅先生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其中的《理水》、《奔月》、《采薇》等,都是极好的“故事新编”类文章。文学大家尚且如此,我们初学者更要认真学习。
所谓“故事新编”,就是借用曾经读过的故事或是名著等,对它加以改编,重新演绎,把原作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思想内容等来反映现实生活,从而揭示主旨的一种创新作文方式。因为是原故事,所以具备更加充分的内存空间便于作者调动,有了原故事作映衬、作比较,更进一层才更显深刻,反其道而行才更显鲜明;又因为是新编, 所以具备“温故知新”之功效,便于读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 作文的新内容、新思想。因此,优秀的故事新编,无异于新 缸酝酿的陈酒,越酿越香。
采用这种方式进行作文时应注意两点:
1、联系原著,熟悉故事。故事新编人物是从古典名著或其它作品中借来的,人物的言行、性格应与原著相一致。凡新编必须熟悉原著,对原著所述故事、所写人物了解得越透彻、越仔细越好。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续连得上。
写孙悟空让人一看就是孙悟空,写猪八戒一看就是猪八戒,而不能创造一个与原来的形象完全无关的形象。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就离了谱,所以故事新编绝不是胡编乱造、瞎编一气,而是合情合理地去编。
2、联系现实,暗扣主旨。故事新编是借古人说今人,表面上写的是古事,实际上是折射现实社会。要结合现实生活对其进行拓展延伸、夸张变形、重组新构,以此歌颂社会进步或鞭挞社会的丑恶现象。
总之,故事新编开拓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体现了开放性思维,激活了创新意识,不失为一种好的构思方式。
例文如下:
孙悟空不是当官的料
却说唐僧师徒完成了西天取经的任务,在如来佛祖的圣殿分别被加官进爵。大家皆大欢喜。但佛祖见圣殿上下人浮于事,决定来一场人事改革:竞争上岗,优化组合。
孙悟空自恃才高功显,对这次改革期望颇高,而八戒自觉才庸功浅,饭碗难保。然而结果却出人意料,悟空被“优化”掉,而八戒一跃被推举为正局级干部。悟空大怒,找菩萨探评理。
菩萨微闭双目,轻轻点头笑道:悟空啊,你天生不是当官的材料,而八戒天生就是当官的料,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你尖嘴猴腮,猴气十足,毫无”官体”可言;而八戒大腹便便,器宇轩昂,一看就是干部派头。
第二,你嫉恶如仇,见了不正之风就要骂,见了坏人就要打,人家以为你气量小,无兼容并蓄之美德,而八戒待人宽厚,一团和气,人缘比你好。
第三,你脾气暴躁,好惹事端。搅乱蟠桃会,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谁人不知?而八戒老成持重,遇事沉着冷静,不愠不火,受了气顶多哼哼两声,一派长者风范。
第四,取经路上,你多次冲撞唐领导,在是人是妖的问题上,你让领导下不了台,而八戒却惟命是从,俯首贴耳,组织纪律性比你强。
第五,你猴子屁股坐不住,开会肯定不行。如果推选你当了领导,文山会海你能应付得了?八戒懒一点是事实,但这也正说明人家“坐功”好,开三天的会也撑得住。
第六,你不懂吃喝,不会陪客。你顶多就是吃个瓜果梨桃的,人家八戒生猛海鲜,大鱼大肉,什么你吃得不得?
第七,你光杆司令,没有个帮衬,至今连一房娘子也不曾讨得,裙带关系你搞不过八戒。八戒在高老庄娶的是高员外之女,家财万贯,经济基础雄厚。而且老员外德高望重。社会关系颇有一些,为贤婿八戒铺路搭桥游刃有余,你有这样的条件?
第八,你取经路上树敌太多······
菩萨还想继续说下去,悟空连忙道:“菩萨所言极是,俺老孙心悦诚服,只是弟子心中有一疑问还想再次请教:俺老孙堂堂正正,从不动女色;可八戒在上界调戏嫦娥之事,莫非大家都忘了不成? ”
菩萨听后抿嘴笑道:“八戒一旦当了领导,那档子破事还叫事吗?”
文章借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跨越时空,将故事中的人物与现实生活中身处“竞争上岗,优化组合”环境里的某些干部联系起来,通过拓展延伸、变形夸张处理,将悟空、八戒塑造成全新的极具喜剧色彩和讽刺意味的人物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悟空是一个神通广大、机智聪明、匡扶正义、嫉恶如仇的英雄,可如今他身上的优点反而成了缺点,竟不如好喝懒做、无所事事的八戒,这与原材料里的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极大的反差,然而,正因为这样逆向重构的变形处理,使得文章产生不同一般的新意和入木三分的讽刺效果,直刺当今社会存在的人事制度改革的弊端和官场的腐败现象,发人深省。
三、合理选用,适度取舍
这种方法是对人们熟悉的故事、材料进行适当剪裁,有机取舍,量身定做,为我所用。或通过故事引出自己的观点,立论说理;或在议论说理时,引用恰当的故事作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一边叙述故事,一边议论。使用这种方法,故事只是一个引子,引出要阐发的议论或道理,或是联想到类似的事。另外,故事还可以是一条线索,贯穿于文章的议论说理之中,事理浑然融为一体。下面是以“乐园”为话题的一篇满分作文。
永恒的乐园
时光匆匆流逝,绵延成浩瀚无垠的长河。当我——一个后来者泛舟溯流而上,那些远去的历史,就在它的沿岸,画卷一样地渐渐展开。我看见了一个个美好的乐园,那里烙印着志士的行迹,洋溢着仁人的欢笑,回荡着智者的歌咏,令我心驰神往……
南阳草庐——孔明的乐园
襄阳城西的隆中,群山起伏,林海茫茫。飞瀑流泉的一座高岗的半坡上,茂密的树丛掩映着一间简陋的草庐,十分自然,十分清新。高岗有了草庐,好像广阔的湖面飘过一片风帆,辽远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草庐有了主人,好像小小的石洞飞来神仙,浅浅的溪水藏卧蛟龙。诸葛先生深居在此,闲云野鹤般地送走他平静的岁月。他外出,草庐是他快乐的起点,徜徉幽径,抚苍松,听清泉,饱餐山光水色;他归来,草庐是他幸福的终点,燃起青灯,调素琴,诵黄卷,占尽古风雅韵。他躬耕陇亩,没有苛政来相扰;他谈兵论道,常见挚友来相邀。草庐充满了自由空气,他常常酣睡到日上三竿,醒来则自我陶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庐是他的乐园。他身居乐园,而志在天下。
采菊东篱——陶潜的乐园
夕阳轰然下落在浔阳江中,溅起满天的晚霞,把江水染得赤红似血。江畔一处寻常人家的门前,斜插着一圈疏疏的短篱。短篱的东边,菊花开得蓬蓬勃勃,活像一张张天真的小脸,舒展着稚气的笑容。秋风轻轻地摇曳着她们袅娜的身姿,飘溢出阵阵浓郁的芳香。花丛里,“五柳先生”陶潜面容清瘦,两鬓微霜,正从容地采摘着一朵朵金菊。有时他把花瓣凑到鼻尖闻闻,眉宇间升起无限的喜悦。菊花,是他的伴侣,是他的乐趣,是他的生命!忽然,他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目光正与隐隐的南山相接。那里烟飞云敛,林壑深深,也许有与他志同道合的人隐居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情不自禁地高吟。他的思绪被牵得很远,很远。他忘却了那“环堵萧然,不避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艰辛生活,为能在这片小天地里放逸他的天性而满足。刹时,一对结伴归巢的鸟儿掠过他的眼前,他怡然自得:“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
东篱是他的乐园,他身在乐园,而心怀时局。
泛舟赤壁——东坡的乐园
大江咆哮,滚滚滔滔,向东急逝。一堆堆雪浪,翻卷跳跃,如万马奔腾。两岸青山,陡峭如壁,森严地对峙。苍鹰在山峦上盘旋,江水随着绝壁激荡。山光水声,犹如一幅配乐的风景画。江心一叶小船在急流中颠簸着疾驶,船头端坐着峨冠而多髯的东坡居士。他的眼中折射出欣喜,他的胸中奔涌着豪放。感谢上苍把他推到这赤壁古战场,让他远离尘世的喧嚣,感受江山的壮丽,聆听涛声的雄浑。船行如箭,身轻似燕,仿佛就在飞翔。他指点江山,举酒放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他思接千载,凭吊英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将他的旷达疏狂完全展现在大江面前。他的灵魂在升华,就如江天上空的那轮明月。于是,他喟然长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是他的乐园。他身游乐园,情系古今。
神思飞出古人的乐园,我感到了心灵的净化。它们向我昭示:寄托美好精神的乐园才是永恒的。它们让我懂得:怎样去拥有这样的乐园,在坚守中获取人生的意义。
本文文章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大镜头广视野地描写古人的“南阳草庐”“采菊东篱”“泛舟赤壁”三处乐园,边叙边议,阐释乐园的内涵,开掘深邃的历史底蕴,表现了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透出作者胸中的一股大气,构思新奇,主旨深刻。主体部分运用三个小标题,并列地展开文脉,结构严谨,思路缜密。全篇情感浓郁,语言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很有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