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事在交流时,不经意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她提到对于有想法的老师老说,不管是否给Ta提供这么多备课的参考材料,Ta都不会完全依赖这些材料上课,而是有自己的思考,并重新备课,上出有自己特色和内容的课出来。我听完之后内心很受触动。突然回想起自己一直以来的工作思路,有现成的就拿来,七拼八凑的放到一起当做自己的作品,很少有意识的去问问自己,有什么样的思路组织这些内容,耐心的去梳理这些材料中的精华,然后把它变成自己的语言和思维。自然,也没有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之所以受到触动,是又一次让我看到了自己和他人头脑中的差距。
上午在车上不断的阅读海蓝博士《不完美,才美》第二部时,我对验证情绪健康的六个纬度以及焦虑相关内容时非常有共鸣,我意识到自己先天的情绪智能是很低的,受家庭环境影响又有着很高的焦虑水平,长期代谢不掉的情绪因子间接制约了我思维能力的开发,导致我的心智水平一直被抑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这一切恰恰是我之前从未明确意识到的,我总感觉自己和身边人不一样,具体哪里不一样说不出来,但就是在人群中要么自我感觉良好,要么自我否定,默默比较评判,全然不能内心淡然、安住当下,和任何人都不能深处自在的相处,一旦有了嫌隙,那份不舒服的感觉就会被搅动,进而影响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今看来根源还是长期困扰我的情绪管理问题,我需要让自己的心放松并长大。这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绝对值得努力。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最深的感受是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还是太少,这导致了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误解很深。这种误解深深地障碍住了我们行动的力量,笼罩在情绪漩涡中无力自拔。因此,如何更好的认识自身的各种情绪,探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更好的关怀自己,尽快的走出情绪的漩涡,如何明确自己的目标,更快的付诸实践,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才是我们每个人最好的出路。
行动力最好,幸福感最强的人一定是最善于问出自己正确问题的人,我发现海蓝博士是个极其擅长提问的人,她的提问深入浅出、环环相扣,能让人在很短的时间里明确自己的问题并理出头绪,明确行动方向。这是否意味着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问出自己正确的问题,那么我们很多的问题也就不在是问题了呢?而正确的问题恰恰意味着良好的思维模式,而这才是我们所有人有那么多情绪问题的根源啊!我们不会也不习惯用正确的方式思考。试想,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植入一个海蓝博士的思维模式,那么即便我们的环境和遭遇不同,但我们都有机会把握每一个当下的时机成为我们能为的那种最好的自己,而成为自己最为关键的因素不在环境和外界,在于我们的思维模式,在于我们考虑问题的方式、角度、重点以及我们由此而引发的行动力。天长日久的积累下来,这就是一份巨大的成就了。
问错自己问题是一件注定掉坑里的事,如果我们一直带着情绪眼镜审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给自己和他人下错误的结论,那就绝对不会做出正确的反应和行为。这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觉察来发现问题。问题问对了,心自然就定了。我们都需要这种问出对的问题的能力。
第二个感触就是对自己的认知极其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只能在与他人的交流冲撞中才能逐渐感知一二。因为教研组的人都很聪明,他们文理并重,思维敏捷,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渐渐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所在。又对比海蓝博士书中对情绪多维度的解读,我渐渐增加了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深感过去对自己的误解之深——不是我思维懒惰,不够爱自己,而是我缺乏体验,没有这样的思维、感受和认知,是不能而不是不愿。而原本的我是那么渴望上进又善良的孩子,太多错误的解读削弱了我渴望改变的动力,再加上大量的情绪对自己正常思维和心智的挤占,让我改变的效果一直不太明显,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上面那种自我怀疑的感受。所以,我在心里告诉自己,自己每一天有收获和提升就好,没必要因为比较而否定自己,也用不着证明自己什么,没有人会在乎我多过在乎Ta自己,不用太把自己当回事。我要把自己的心专注在自己的目标上,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找到方法步骤实现它。自己的担心最坏的结果是什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自己能提供什么价值。这样一想竟然感觉自己的心里稳定了许多,不在像从前那样一直感觉很虚,不知道未来会去向何处的感觉。
透过有意识学习情绪管理的过程,我深深感受到知行合一的重要,原来我太容易陷入对书本文字的迷恋和依赖中,像一只不问世事的鸵鸟,自我满足,自我慰藉,感觉这样就很好。是现实一次次打脸,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天真和幼稚,直接或间接的鞭策着我成长。虽然,无数次我产生过放弃或者躲避的念头,不想去面对心灵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但我不得不承认选择不改变有时候比改变本身更难。不改变情绪代谢的速度会更慢,思维陷入死角的次数会更多,这种感受习惯会帮你麻痹自己,但心却不会,心会一次一次体会到被凌迟的感受,像掉入一个无底的深渊,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而改变一旦发生,心就会用喜悦像你证明你的无限可能。海蓝博士说,人是没有跨越不了的障碍的,所以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进步的资源。克服自己的蛇性和猴性,充分培养自己的人性是我们每个人一生可以追求的目标。
最后,我对一句话记忆犹新,那就是行动治愈焦虑,之所以焦虑水平高,很大程度意味着自己还有太多的行动没有展开,还有太多的收获没有得到,原来我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是一句谚语,现在感受到做到要比说到重要的多的多。哪怕我只知道一个道理,我也要不断地把它践行出来,让它长在自己的身上和血液里。这对于自己来说才是真理,否则也不过是个碎片化的信息而已,毫无意义。
我要坚持自我成长实践和英语学习两条腿走路,加强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绪管理的训练,只要有了方向就不怕路途遥远,来日方长,行动的路上,天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