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一起复习《里仁第四》第二十二、二十三章。
我们先恭诵一遍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注解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好,我们先看二十二章。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古者言之不出:
“古者”:古时候的人。
“言之不出”,言语不轻易出口,不随意说话。
“耻躬之不逮也”:
“耻”,“以……为可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躬”,身体。这里指躬行,就是自己的行动。
“逮”的意思是及,赶上。“不逮”,就是:赶不上。
“躬之不逮”,自身的行动赶不上,做不到。
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
评析
不是因为说句话有多难,而是要一诺千金,言而有信,所以话才不会轻易说出口。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就会失信于人,所以孔子说,古人就不轻易说话,更不说随心所欲的话,因为他们以不能兑现允诺而感到耻辱。
好,我们把原文再恭诵一遍: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接着我们看二十三章: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解
“以”:因为、由于,在这里表示因果关系。
约”的本义是束缚用的绳子,这里作动词用,约束、检束。
“失”过失、过错。
“鲜”,就是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因为严格自律而犯有过失的人,是非常少见的!”
评析
凡事多加约束,就能少犯过失。
“约”就是要用礼法制度来对个人和社会的行为进行规范。无论是做人作事、待人处世,孔子都把“约”看作是一种值得倡导的道德规范要求
从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来解读,“约”是一种道德自律,处处严于律己,对自己多加约束,这样就能少犯过错。
从家庭和社会生活的道德规范来解读,“约”就是俭约,生活俭朴,处处节约,这样无论是个人财富,还是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其消耗损失当然就会减少。
从读书做学问的治学要求来解读,“约”就是严谨守约,广博地学习,深入地研究,谨小慎微地守持学业,这样就能减少求知过程中的差失。
总之,小到个人的言行私事、家庭的生活起居,大到为国为民的治国理政,都要有所约束才行。要自觉守纪律,懂规矩,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处处依礼行事,绝不能恣意放纵。这样无论是个人的成长道路,还是国家的发展道路,自然就会少犯一些过失错误,少走一些曲折弯路。
好,我们把二十三章再诵读一遍: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最后我们把二十二、二十三章背诵一遍: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今天的复习结束,以上仅仅是简单的消文理解,其背后更深的义理分析,请查看本平台之前发出的【名师讲解】部分。
谢谢大家的陪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