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了一天回到寝室,本来都已经累的要死了,但是惦记着今天是父亲节,想着吃完饭有时间就和爸爸打个电话。但是刚吃完饭就一直在玩手机,似乎没有一点要打电话的意思。其实只需要打开微信,拨通视频,就可以打通,但是,我却一直没有点开那个界面。我知道是我本身不想,打心底不想和我爸打电话。
其实,我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得益于我从小的努力,最终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我本以为大学生活会是很快乐的,起码会比高中生活轻松,但是实际上,我的大学生活并没有多么惬意。很多时候,我都因为“钱”发愁,甚至动过辍学的念头。
我和我妈的感情不深,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她总是外出打工,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现在能记得的几次相处经历还都是不太愉快的。小时候亲情的缺失我不知道可不可以补回来,但是就现在而言,我真的对我妈没有太多的挂念。(原谅我可能有点“白眼狼”)上大学后,和我的见面次数“急剧减少”,更别说今年寒假我为了挣点生活费外出打寒假工,差不多已经快一年没有看到他了。
从来和父母打电话都是谈学习、聊成绩,尤其我妈她总是和我说“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你要好好学习”或者“爸爸妈妈为了供你们上学在外面打工都已经快累死了,再不好好学习,你们对得起谁?”诸如此类的话,从小听到大,可能一些人会觉得哎呀,说了就说了嘛,家长都是这样的,听听就过去了。可是,对于那些“被懂事”的孩子来说,这就像一座巨山,真的会压的他们喘不过来气的。他们会当真的,会非常认真的考虑自己要怎么做才能回报父母恩情。一旦成绩不理想的话,对他们的打击不像是表面的那么微不足道,而是致命的。
就我而言,我上大学后一开始就考虑到了父母的经济压力,所以毫不犹豫的申请了助学金贷款。生活费方面,之前是“一千多一个月”的模式,现在是“没有生活费”模式。这学期开学我就没有问父母要过生活费了,只有节日的时候,还有我妈有时候会给我打500块,因为家里要买车,所以我也是赞成的。其实我一直都知道家里什么情况,再者,我妈一直在告诫我不要攀比,顾好自己就行了之类的,我才会寒假没有回家,独自一人跑去那离家几千公里远的地方,为了那几千块钱,轮流上白夜班,每天干十几个小时。甚至为了省钱在大年夜都只是吃了一桶酸辣粉。开学后我也是一有机会就会跑去兼职赚钱,甚至期末的时候我也会去,得闲的时候就看会书,为考试做准备。我没有和父母说过这些,因为他们会说“终于知道挣钱有多不容易了吧”(别问我为什么知道,问就是实际经历过),我当时在想我知道了,然后呢,好好学习吗?可我不是已经在拼命学习了吗,你还要我怎样?把心挖出来向你表明我没有说谎吗?
就算我做到这种地步,就算我为了生存放弃了很多快乐,我妈还是那句“爸妈挣钱不容易,供你们上学,可一定要好好学习呀”。是啊,两个人在外面打工竟然供不起一个一年生活费不到一万的大学生;对呀,就算我现在不要生活费了,基本不需要你们再为我支出什么了,你们还是压力山大,还是一年到头赚不到两毛钱,还是都是我的错对吧?
我觉得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温馨融洽的,充满爱的。可是在我家里,我真的很少有过这种感受,你知道吗?有时候我和我妈聊天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时候我都会暗自窃喜好久,那种感觉很幸福,像突然吃到了糖一样……
我的爸爸妈妈,可不可以看到你们的女儿也在默默的努力呀!我有在体谅你们的不易,我也有在用自己的方式减轻你们的负担;但是,可以请你们也同样理解你们的女儿吗?肯定她的付出,肯定我可以吗?至少在他们觉得生活走不下去的时候,给他们一个可以继续下去的理由。让她们觉得他们还有爸爸妈妈作为坚实的后盾,他们不是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