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不记得是从哪里知道这部剧的了,好像是从陈丹青的介绍中知道的,又好像是从某个b站up主知道这一部剧的。在知道这部剧之后,就想要找小说来看,但是一直拖着。因为我一直觉得先看电视剧,会破坏对小说的想象,所以也就没有看这部电视剧了。等到因为一些通知发现自己可以专心看这部剧的假期不多了,才急忙找资源来看看这部剧。
在看这部剧的前期,我一直都觉得很压抑。每次都是看两集,就缓一缓。特别是利拉在工厂的那些遭遇,利拉在工厂中可以随意被男人调戏,甚至是强奸。我看到这些感到心痛、愤怒。一直等到尼亚的出现,利拉才重新焕发生机。这部剧将女生之间的情感描写得很细腻。女生之间真的不仅仅是只有嫉妒、仇恨等敌对关系,或者亲如姐妹般毫无缝隙。在这里我就想很吐槽现在肥皂剧,重要一点的年轻女性角色要不是女二(和女主通常都是敌对的关系),就是女主的闺蜜(关系极度亲密)。对于人物的刻画极其扁平化、标签化。女生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复杂的,在剧中,利拉和尼亚既有着嫉妒的关系,利拉嫉妒尼亚可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比如:利拉在剧中说到,自己就是奴仆,尼亚就是贵族之类的话;而尼亚对利拉的嫉妒可能就在于利拉得到了尼诺的爱。利拉和尼诺耶存在着相互救赎的关系,互为对方的精神支柱、前进动力。比如:尼亚使得利拉在精神崩溃之际重新焕发生机。而利拉则是尼亚小说的灵感源泉。她们非常深入地认识对方,了解对方灵魂的光辉之处,也了解对方灰暗的一面。……突然,觉得我妈妈就是我的利拉,她给了送照进裂缝的光明,成为推动前进的驱动力。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充斥着女性主义的电视剧,这不仅仅体现在电视剧的台词中,还体现在电视剧中的剧情中,更体现在主角的成长中。我个人觉得,剧中尼亚出轨尼诺,实际上代表着尼亚摆脱了利拉对她的影响,实现了真正的自我,追求自我的幸福。当然,在道德上,任何出轨的行为都是值得谴责的。但是,仅仅从现实的道德来评价,会损坏艺术的美感。我这个观点是有依据的。在结局的最后,尼亚在飞机上的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脸。而且,尼亚的台词也直接讲明了这一点,大概就是要独立,寻求自我之类的(忘了是哪一句)。……
总之,女人是在男人无意识的建构中形成的。而女性想要真正的独立,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