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关系(四)

一个人的基本态度、行为模式、人格结构,在婴儿期的亲子互动过程中早已奠定基础, 再经其后的儿童期、青年期等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逐渐形成个人的独特人格。人的个性通常呈现出四种状态:内方外方,内方外圆,内圆外圆,内圆外方。

内方外方

人一出生都是内方外方的,如果长大还是内方外方,就是没有完成社会化,没有学会延迟满足。内方外方的人做事不灵活,言辞不会不变通,口无遮拦,你骂我一句我骂你一句,直来直去,有棱有角。他们往往个性太直,情太真,血太热,气太傲。他们做事,不留余地,过于突出,过于张扬,忘记平衡。这部分人最容易犯罪,没有完成社会化的人,最终大多成了警察所服务的对像。

内方外圆

内方外圆的人,为人处事,追求圆通豁达,内心却固守做人本质,原则不动摇,刚直不阿,严正有方,从不为蝇头小利或不良事物而影响,更不会被别有用心之人而利用。外圆内方乃为人处事上乘之道,亦是难得的修为,这是一个心理最健康的状态。不是违背人格去圆滑地做人,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讲究说话的艺术和方式,这样既可以表明自己的见解,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伤害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我们成了孩子的爸爸妈妈,成了各个工作岗位的精英,首先要完成社会化。完成社会化的人,能够忍耐,能够控制住行为。内方就是在外圆的情况下保留自己的个性,一个人保留自己的个性很重要。

内圆外方

内圆外方的人,是反社会化的,小的时候妈妈没有回应期望,心理没有得到满足,慢慢的就形成一层硬壳来保护自己柔软的内心。这部分人,见到羊他就是狼,见到狼他就是羊,软的欺,硬的怕,在家里本事最大。在家里对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敢打敢骂,出门,连头都不敢抬,在学校被同学欺负,这部分人大多心理都有一些问题,是心理医生主要服的对像。

内圆外圆

内圆外圆的人,是过度社会化的,在外面在家里为人处世都圆滑,不踏实,不认真,胆小怕事,从不出头,与人交往不沾便宜就感觉吃亏了。

个性不是生来的,是后天父母养成的,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个人际关系,婴幼儿时期的亲子关系,是孩子一生当中能否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人会表达诉求。父母教会孩子表达诉求,就教会了孩子心理健康,亲子关系都会很好。表达诉求,就是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想要什么,人基本上就有了目标有了方向。就像海上航行的船一样,有了方向有了目标,就知道什么是顺风,什么是逆风,一个人没有方向,就会感觉哪个方向吹过来的风都是逆风,就不会有顺心的时候。

父母要教会孩子表达诉求,自己首先知道什么是诉求。父母不会表达诉求所以会压抑情绪,最终会发泄给家里最弱的人,那就是孩子,最倒霉的就是最弱的,最弱的人承受着家里几乎100%的压力。这些都是一路反向的形成,心理学就这样,支配你的不是你的意识的而是你的无意识的。

一个班级50个孩子,哪一个孩子为这个班级做着具大的贡献?

第50名那个孩子。老师都是通过批评最差的孩子,鼓励中间的孩子,使得优秀的孩子更优秀,越弱承载的压力越大。成绩最差的孩子承受着班级最大的压力。用心理学的方式理解,越弱做的贡献越大。

言传不如身教,动手就打孩子的家长,心理年龄在三岁,也是心智不成熟的。这样的家人教不好孩子。教育是建立在心态平和的基础上,家长自己心态有问题不能谈教育。

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要让孩子从小感受到被爱、被需要、被欣赏、被接受,这样就奠定了孩子与他人之间良好的适应基础,长大之后也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0.6.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