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在质量管理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培训是需要成本的,如果培训没有在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那就纯属做了无用功。
那如何才能做好质量培训,发挥培训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呢?有两件事是做质量管理培训必须知道的。
第一,要知道企业的质量现状。对企业质量水平在同行中所处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重点要关注企业急需改进的质量问题,因为问题就是企业发展的障碍,必须一个个排除。
就如学生做习题一样,聪明的学生懂得建立错题本,只要把错题弄懂了,不怕成绩上不去。同理,质量要提升,就要解决质量问题。
首先要找到问题,再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再解决问题,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的前提下,一般来说问题产生的原因无非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质量意识不够。质量意识是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的程度,有什么样的意识,就有什么样的行动。
第二是质量能力不够。质量能力是员工保证自己的工作顺利达到一定质量水平的能力。有了意识,没有能力,也是空想。
第三是对制度标准的认识不够。很多企业有标准,员工却对标准一问三不知,这和企业的宣传教育不到位有关系。
其次,要知道员工的培训需求。人与人复杂的差异性导致了对事物接受程度的区别。培训和教书育人一样,用填鸭式的方式是无法取得良好效果的。
有些企业开展的培训规模很大,数量很多,培训组织部门也是劳心费神地做方案,员工却不领情,往往是台上培训老师坐在电脑前念着PPT里的相关概念。台下听众看的看手机,睡的睡觉,更有甚者,交头接耳。
这样一场培训下来,培训老师深感疲惫,学员则感无聊,甚至牢骚满腹。难道说仅仅是因为这些员工的素质问题吗?不,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教育去影响的,为什么员工不认同企业的培训呢?
主要是企业没有充分了解员工的培训需求,培训内容倾向基础理论,没有针对具体问题;培训形式单一,一个人讲,一群人听,这种“说教”的形式让员工感觉枯燥无味。一场培训下来,时间也不会短,就如看一场不喜欢的电影,自然无法集中精力去听了。
企业的任务是要创造效益,所有浪费成本的事情都是应该舍弃的,质量培训做得好,就是创造效益,做得不好就是浪费成本。
只有知道了企业的质量现状,知道了员工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丰富,实用性强的培训,才能发挥培训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