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递的当天丝雨霏霏,两湾溪水穿村而过。淅淅沥沥的雨点在远山近水的包围下,打进绿田野,落上小青瓦,抚摸着我们被涤荡后的心灵。
当雨水擦亮了眼睛,一切的美就来得真实而质朴,柔美而祥和。
岁月在粉墙上无情的剥落,墙影斑驳。900年前,西递的祖先在这里开基创业、叩石垦壤,如此承平气象延续至明清。许是长期扎根深山的他们想要窥探外面的世界,许是起伏的地形难以满足繁盛子孙的口福,于是,他们放手一搏,依靠盐业发迹。一夜间,“徽商”声名鹊起,继而便是大兴土木、修建家宅。加之徽州人以“四书五经”和诚信道德教育子孙,后代中不乏仕途亨达者,所以宅院才更加雕镂精湛、别有洞天。
现在的居民坚如磐石地守护在祖上用金钱和权势所打造出的一幢幢集山川灵气、人文精华为一体的徽派建筑中,恬淡、幽清的繁衍修身、细水长流。管它何时的名震八方,管它曾经的深沟万壑,就现在,展一卷书册、持一管秃笔,沾一抹岁月,捧一怀余音,亦或是徽州的笔墨纸砚一一来过后,忘却了华灯烦嚣,忘却了世俗纷扰,在这片世人所向往的土地上且耕且读,乐享天年。
高墙错落有致,马头飞檐翘角,色彩黑白相间,举目四望皆显典雅大方,又与东方美学里的“道法自然”完美融合。难怪有人曾说:“单纯得一目了然,神秘得高深莫测。”
马头墙内便是徽派建筑的室内布局,以多进院落式为普遍,通常坐北朝南。中轴线将之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之用。徽商曾有“肥水不流外人田”之说,加之于五行中水属财,每遇雨天,雨水沿天井瓦檐落入屋院,谓之“四水归堂”。然而天井又不能过大,祖先的说法是“太大了漏气漏财”,这样一来,天井所被寄予的期望不言而喻。
家族意识是中国人最传统的意识之一,是对于始祖、始迁祖等的崇拜与敬仰。
现在的西递几乎所有人都姓胡,说起他们的祖先,他们的眼里、嘴里、脸上无不洋溢着骄傲的神色。
西递最大的祠堂——敬爱堂,这是胡家婚丧嫁娶、商议家族大事的场所,神圣而庄严。然而里却供奉着李世民的画像,胡氏宗祠为何会供奉皇家李氏的画像?这是一段历史,也是一段传奇。
唐昭宗的皇后何氏在与他逃难过程中产下一男婴,皇帝将小皇子托付与徽州人士胡三公抚养,胡三便将皇子带回婺源。昭宗不久被杀害,为保全小皇子,胡三公将其改姓为胡,取名为昌翼,融于众胡之中。昌翼天资聪慧、敏而好学,弱冠后登明经科进士,后人尊称他为明经公。所以百度百科上对胡昌翼的介绍第一句话就是“明经胡氏始祖”。
在与一民居女主人的聊天中得知,胡昌翼的第五代孙从婺源搬迁至西递,从此,胡氏便在此处开枝散叶。
这位女主人也是胡氏后代,守着祖上的房子做一些小本生意,聊到尽兴处还给我们说了他自己家上几辈的小故事。若不是害怕耽误她关门休息,我真想听她说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妈妈、先生和我有幸上了一户人家的二楼,对于徽派建筑神秘二楼的好奇这次算是圆梦了。围栏摇摇晃晃,木板吱吱呀呀,梁柱斑斑驳驳,墙画朦朦胧胧,此时黄昏的余光正不遗余力的从天井中央透射进屋。在小心翼翼步伐轻盈的摸索环绕走廊行走的过程中,没有修缮的老旧和模糊视线的昏暗让我在兴奋的同时又感到了后背的几丝凉意。
这家的小姐在封建时代曾在此楼阁上抛过绣球择取良人,所以此楼现在被称为“绣楼”,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绣楼不尽相同。但,这是多年以来,除了平遥,第一次和历史挨得这么近,近得我们可以用手去触摸,用肢体去感受。
西递让我们舒服的不仅仅是它的保存完整、历史浑厚,还在于当地人的性格淳朴和商业化清淡。
我们出发之前在网上订好了客栈,并支付了费用。到了西递村口,热情的老板娘冒着雨骑着电动车来帮我们拿行李。到店后她告诉我们说之前预订的那个房间的客人还没有退房,于是给我们免费升级到本客栈最好的房间——观景房,当时没有人知道我们心里有多爽。
客栈是由一个老房子改造的,据老板娘说有400年历史,祖上的豪宅,有一大院子。放下行李后,我按捺不住好奇,取得老板娘的同意便在这座改造后的老房子里寻寻觅觅。客人住的房间和楼道都是花重金重新打造的,而他们自己住的地方则都保存了原有的模样,从厅堂的摆设和挂件不难看出也曾是书香大户。
浓墨泼向天幕,夜晚是安详的,透过雨帘和花树能够看见点点灯火,还有鳞瓦上湿湿的流光。鸟叫声此起彼伏、悦耳动听,雨还未停,恬淡的人群和潮湿的空气便陷入了这份静谧之中。洗掉疲惫的风尘躺在床上准备入睡,突然屋外的远处“梆梆梆”的三声顿时又让我精神起来,是打更,这个古老的村子现在还在打更,遥远的民俗在此处始终一成不变。
第二天一早,我们被鸟声叫醒,推开窗户,眼前宛如一幅泼墨丹青。
远处群山迭起、逶迤连绵,飘渺的云烟在劲翠葱茏中蜿蜒而过,影影绰绰。冲破纱露的大雁翘首翱翔,似几笔淡墨,抹向灰色迷蒙的天际。近处的屋瓦鳞次栉比,山墙高耸挺立(这时的俯看和前一日站在墙角的仰望视觉来得截然不同),不知道哪里的高墙小窗内传来悠然的徽州话,弥散在透着泥土和青草香气的晨雾里,柔婉细屑,点点滴滴。
风景如斯,色彩如是,此情此景,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