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假象和真正学习
先来认识这样一句话:有一些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种假说、传言与直觉的影响。很多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教和学的效果都不理想。但是教学过程中只要加入新的改动,就能让教学结果改观。
大部分人认为:在一件事情上,花的时间足够长,就能牢牢的记忆下来。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错误认知。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学起来更加的快速、更加的轻松,就是学习效果好。这也是一个错误的认知。甚至还有部分人认为:想要真正的掌握好知识和技能,最有效的办法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这件项目上,然后坚持不懈的重复练习,直到“记住”。这还是一个错误的认知。
前面我说过:集中练习取得的成效看似明显,但是很短暂,所学的东西很快就会忘记。反复机械的方法存在的不足:浪费时间,并且不会产生持久的记忆,而万千的智慧始于记忆(埃斯库罗斯说过);产生错觉,因反复操作熟悉之后,错误的认为自己已经掌握;(这点很可怕,而且普遍存在)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但是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知识掌握的程度),我们得出反复机械的方法不是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事先接触是否就能掌握得更好呢?答案是否定的。
特别指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元认知导致的学习假象”。那什么是元认知呢?指我们对知识掌握情况的理解,能准确判断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元认知对于决策至关重要)我们的认知不仅仅是元认知,完整的认知过程是:已知的已知;已知的未知;未知的未知;
※ 进一步解释:
已知的已知:我们知道自己知道。
已知的未知:我们知道有些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
未知的未知: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这个过程最重要)
我们再来分析下:因为元认知导致学习假象让我们高估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继续深入分析:原因何在?普遍学习者认为首先我听懂了课上老师的课,我接受了老师的观点,我已经明白了课堂的内容。再次我已经重复很多遍的复习了笔记及其课本,以及错题本等等。但为什么考试就不行?!考试时候想不起关键的概念,在选择项中出现概念的混淆,试卷中出现新的问题时,不能灵活的应用已经学过的概念。答案在此:你所谓的已经掌握只是熟悉而已,学习中的重点内容和原理,以及真正的内涵是没有掌握的,你只是错误的相信自己。
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常常陷入两大迷茫:一是不清楚自己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也不知道到底在哪?花多少精力?去提高自己;二是爱使用那些会让自己错误认为掌握了知识的方法。(徒劳甚至错误的学习方法)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呢?检索知识+测试!!!即是学完一部分之后,进行测试。(测试是检查认知是否正确的好方式)之后,我们在后续的文章中会具体展开如何检索?如何测试?那真正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是怎样的呢?转变你的思维方式,这点说起来简单,若要真正的改变是很困难的,首先你得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知,并且有持久改变自己的勇气和行动。
※简单举个例子:
1.课本(资料)中看到概念时,不仅仅是记住,而是能将其定义讲出来,并可以在答题表述中应用到此概念;
2.阅读过程中,将(课本)材料中的要点转化成一系列的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3.对于要点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4.今天学的新知识和以往的旧知识之间有联系起来吗?建立心智模型建立起来。
5.除了课本之外,生活中能找出相关的例子吗?在生活中细化所学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