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伴成长21天写作陪伴营昨天开营了,今天是打卡的第一天。其实看写作营的文案,只看了两个信息:1、名额30人;2、报名找小秘书。然后迅速报名缴励志币,妥妥的抢到了三十分之一的名额。之后私信好友,赶快去抢......两分钟后好友发来贺电,她也抢到了,万分感谢。
我的写作史
其实我从小特别怕写作,从一年级的看图说话开始我就觉得我好难,明明一句话10个字说完的东西,一定要写20字,这是为什么呀。所以一直以来,我的作文不算太坏,话还是可以说清楚的,但也不出彩,看别人写的好文章只有流口水的份。五年级来了一个特别好的语文老师,他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也给了很多好方法,那个寒假我抄了一个月的优秀作文,每天抄一篇,五年级下学期作文突飞猛进,在老师的帮助下,还投稿并发表了一篇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
工作以后,也有很多地方要写作,工作汇报,会议纪要,邮件。如何简明扼要,条理清晰的表达清楚就成了关键。这时候我发现了一个方法,就是在网络上找合适的模板,然后按套路修改成自己的内容。
当我转型讲师后,我发现这是个综合性的职业,把课设计好,讲好只是最基础的部分。好课程如何让别人愿意付费参加除了口碑,也需要一些宣传,就算是公益分享的讲座,也得想办法吸引大家来参加。于是我开始研究文案。这期间报过写作营,听过爆款文案的讲座,但是我觉得我按套路写文章很难走心,而且整个过程写得极其不舒服。
杰伴的认证老师中有教阅读写作的老师,她们的朋友圈都是财富,看到推荐叶圣陶的《给孩子的写作课》马上就买了,初衷是思考思维导图在写作中应用,结果这本书让我对写作有了不一样的认知。让各种浮躁的文案回归到写作的本质。写作来源于生活,由心而出,有感而发。
今年参与杰伴年卡的一些项目后,更是感受到写作的重要性。一场疫情让很多线下的东西往线上搬,搬的过程中,写作这件事几乎成了家常便饭,课程逐字稿,分享稿,宣传稿,朋友圈小文案......这个过程中发现我其实还是挺能写的。但写得比较散碎,没有系统,对写作应该如何锻炼,什么样的方式最适合我自己,怎样最实用这块我其实想不清楚。如何持续输出,输出什么最有复利的效果,我也没有想明白。所以你看我的简书,账号早就开了,但内容就零零散散,有office软件的,有亲子的,有学习复盘的。想到什么写什么。
昨晚开营仪式,霍老师说课程设计的底层逻辑迁移到写作,简直太贴心了,这就是新旧知识的链接,突然让我觉得这是给我们讲师团队量身定做的写作课,基础大家有了,应用霍老师会示范,而且应用简直太贴心了,点点都是急需的内容,再一次为自己抢课的英明决定鼓掌。
我理解的写作
其实读了《思维导图高效开发孩子的左右脑》这本书和《给孩子的写作课》后,我觉得写作要解决三个问题:1、写什么?2、写作的框架;3、素材库。
写什么在《给孩子的写作课》里写得很清楚,大家可以仔细读一读。还是那句话:来源于生活,由心而出,有感而发。并不是一定要写出多伟大的作品,而是真诚的表达自己就好。于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好会联想,觉察力强就能找到很多可写的东西。
写作的框架《思维导图高效开发孩子的左右脑》这本书简直绝了,这框架拆的让仿写这件事好做多了。回忆起我小时候作文突飞猛进的阶段,估计就是在抄写优秀作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吸收了不少作文的框架。所以写作框架的学习和模仿,没有比思维导图更好的工具了。
素材库包括句式、修辞手法、华丽的词藻等等,这些东西不是一日之功,而是慢慢积累。当然积累的时候思维导图是非常非常好的工具。
最后有了方法,还要实践,只想不写是永远学不会写作的,当然只写不想不利于写作的进步。
所以这21天的陪伴营我毫不犹豫的就来了,因为我需要学会这个技能,我需要有伙伴陪伴(可以激发思维,可以陪伴进步)。
我期待能有规划有体系的去输出,而不是想起一出写一出。
21天的目标
1、完成每天的打卡
2、输出一篇让自己满意的文章
3、提高写作效率,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4、规划自己的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