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版的《深夜食堂》火了,不过这一次,是差评。
刚刚开始播出没两天,3万多名豆瓣网友给出的综合分数,是2.3分。还有人留言说:“这部剧的评分虚高”“我真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打到2分以上”……这对于业界口碑一直都很赞的黄老师来说,真真有点迷之尴尬。
是演技不好吗?不是。除了黄老师,单看那赵又廷、张钧甯、海清、何炅、刘昊然等等一长串名单,要么有颜值,要么有演技,怎么着都不至于那么惨。
只是这基本照抄日版《深夜食堂》的环境、人设、服饰、菜品,再加上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放在我们大中国的深夜,实在是有点违和感。难怪有人会说:“原版馋到崩溃,国版尬到反胃。”
特意看了一下,日版的《深夜食堂》,至今在豆瓣还有着近10万名网友打下的9.2高分,所以并非是剧情设置不合理。而中国版的《深夜食堂》,之所以一开始就落下一堆差评,最大的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根据我们自己的深夜去做美食、写故事,生搬硬套再加上一堆广告,着实让人喜欢不起来。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处深夜食堂,只是它不是黄磊演的那样。
就像许多网友所说,中国的深夜食堂,不应该是一个日式居酒屋,而应该是路边热火朝天的大排档、烧烤摊,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
的确,那里应该有滋滋冒着热气和香味的烧烤,有满身通红、十几种口味的小龙虾,有一口一个嘬得畅快的爆炒螺蛳,当然还少不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盐水毛豆和花生米……
即便只是深夜充饥的小吃,也不应该是老坛酸菜泡面,而应该是扬州炒饭、宁波汤圆、上海咸泡饭、东北水饺等特色美食,或者是小馄饨、鸡蛋饼、酒酿元宵等在哪里都可以买得到的寻常味道。
当然,大排档和烧烤摊上的啤酒,不会限制每人最多三瓶/杯。你想喝多少,能喝多少,老板管够;常温的还是冰镇的,统统满足。无论是开豪车的,还是骑自行车的;无论是写字楼的,还是工地上的;都会在深夜汇聚这里,喝酒聊天,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如若相邻而坐,即使不曾相识,也会举起酒杯,互相干了啤酒,或许从此就成了心照不宣的朋友。
夜深了,这里的每个人都卸下一整天的疲惫或紧张,借着朦胧的路灯和摊子上的烟火气,讲着各自的过往和故事,放松却不放纵。这里没有高档酒店的精致和奢华,却袒露着最真实的市井气息。
那一刻,周遭环境或许有点乱,人声有点嘈杂,但心里却有着白天难以触及的安稳。
曾经有一段时间,经常央着马爷,带我去半夜的排档。总觉得在那样的时间,那样的地点,吹吹小风,吃两口小菜,喝一点啤酒,就是一件挺美的事儿。
彼时觉得,可能是因为上学时缺少体验这种生活的机会才愿意去凑热闹,现在想来,还可能是因为那里蕴着最纯粹的生活。就像清晨的弄堂里,菜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嬉戏声,大人的催促声,电动车的滴滴声一样,让人觉得没来由地安定。
我想,如果真有一部中国人喜欢看的《深夜食堂》,一定就是这样,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息,一群中国的夜归人,在煎炒烹炸的露天排档,吃着中国的深夜美食,讲着他们的心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