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公园相亲角的话题在网上又添了一把火。户籍、收入、房产、学历等硬性条件被格外看重。甚至还出现了只要有北京户口,轻微残疾也可接受的择偶标准,这些条件让我感觉爱情变得“物质化”了,而我很想说:莫让爱情失去“精神”之光。 婚姻讲究个门当户对并没有错,家庭背景相似、生活习惯、价值观相合都
有利于婚姻的经营。大爷大妈希望给孩子找个“省事”的另一半,也是人之常情。毕竟结婚之后,要过日子,还要承担家庭责任。
这种相亲标准,实际上是把婚姻当作一种纯粹的现实利益交换,而与爱情无关。婚姻当然不同于恋爱,多少总是要掺杂各种现实的计较。我们常用“秦晋之好”来祝福新人,可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不就是赤裸裸的政治联姻吗?只是,用户口、房子、学历、收入来匹配的婚姻,把每个人都标上价格,是对人的物化。有意思的是,这种相亲成功率并不高。想想也是,你看得上人家,人家看得上你吗?如果婚恋世界都按照这套功利的规则在运转,人生得有多么辛苦,婚姻得是多么无趣!所以,爱情还是应该建立在“精神”之上。 一个有精神的人,才是真正能活出自我的人,才能真正独立。如果连自己的爱情都被物质化了,那还谈何独立呢?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精神是完美后人所佩服的,他们选择过着自己无拘束的生活,功名利禄面前,是他们淡泊名利、不屈权贵的精神,使他们在那个混乱年代活出了自我,使淡泊名利的精神和爱情佳话为后世称赞。 作为一个有“精神”的人,总能发现生活中独到的美。李白隐居山林,吟诵“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感叹大自然的美好。王维在山中欣赏一朵辛夷花而怡然自得。陶渊明隐世,采菊东篱下,享受一种自己向往的生活。生活中并去缺少美,却缺少发现,一个精神不贫瘠的人才能发掘生活中的美以及自己存在的最适宜状态,从而使人生不留遗憾。古人尚且如此,作为现代化的人,我们怎能丢失精神呢?怎能让爱情都失去“精神之光”呢? 当今社会,各种事情或多或少都被抹上了物质化的烙印,表面上享受一种无比惬意的生活,无比完美的婚姻,但实际上以便利条件为导向的择偶,恰恰是一段痛苦婚姻的开始。愿我们的爱情都能有“灯火阑珊处”的超脱世俗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