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第四步:庶吉士学历 = 世界名校优秀博士毕业生!
1
我们再来说说殿试吧。
首先发布一个好消息:殿试不刷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通过了会试之后成为了贡生,那么只要你不存在代考打小抄之类的抄袭作弊行为,那么原则上殿试是不会刷人的。
殿试只是进行一个排位,分等级,具体就是一甲、二甲和三甲,所有参加会试合格的贡士均可列名,殿试的结果只决定你名次的高低,而无落榜之虞。
一甲第一名就是我们熟悉的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和三甲的人数各科不一,大体二甲约一百余名,赐“进士出身”,三甲约二百余名,赐“同进士出身”。
既然殿试是个排名的考试,那么排名的标准是什么呢?
2
殿试只考一天,早上发题目,日暮就收卷,试卷经过一系列的保密手段之后,最后收存。
殿试是写策论,文章的长短没有限制,一般在2000字左右,当然在格式上有一定的限制。
其实考到这个程度的人,能走到殿试这一步的人,文章水平基本都已经是登峰造极了,很难在内容文采上比拼出太大的高下。
阅卷官的个人喜好和卷面就变得特别重要:特别强调书写,必须用正体,即所谓“院体”、“馆阁体”,字要方正、光圆、乌黑、体大。从某种角度来说,书法往往比文章本身重要。例如后来的曾国藩,虽然不以字画出名,但是其字体刚劲有力力透纸背,是不可多得的上品。
到了阅卷的时候(试卷上是没有姓名的,确保公平),试卷分别交给8个不同的阅卷老师,阅卷老师每人一桌,轮流批阅,阅读完之后,按照你自己的评判标准,在试卷上给出你的分数:当然不是具体的80或者90分,一般只分为五等,按照从高到低得顺序,由“○”、“△”、“\”、“1”、“×”五种记号表示。
也就是说,得“○”最多的试卷,就是成绩最好的试卷。
8个老师阅卷完毕之后,从所有卷中,选○最多的十本进呈皇帝,然后由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一,三甲若干人,占录取者的三分之二。
最后由填榜官填写发榜。
截止到这个时候,两三百号进士的名次座位就排定了,殿试基本就结束了。
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称自己为“进士”。
3
进士也是有高低之分的,中华民族自古有“文人相轻”的传统,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因为没有一个标准,所以文人相互之间撕逼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尽管考中进士已经是大牛中的大牛了,但是这些大牛人还是要比个高下的:通常一甲的进士当然是万人敬仰,二甲的也还不错,三甲的就比较尴尬了,因为在进士前面加了个“同”字。
这个“同”字其实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如果是真的“同”的话,还把这个字加在这里干什么呢?
加在这里了其实就是“不同”的意思。
关于这个名称,还有一个关于曾国藩和左宗棠的绯闻:因为两人不和相互讥讽,一次曾国藩拜访左宗棠,看到左正在给夫人洗脚,于是就说了一句:“替如夫人洗脚”,然后左宗棠才思敏捷,马上反讽“赐同进士出身”。
这个对联对的工整风趣,为后人所称颂。
但是这个对联是绝对的杜撰之作:
左宗棠没有考上进士是他一生的痛,年近50了还想上京赶考,想考个进士,这样的一个人,
怎么可能敢去嘲笑曾国藩这个28岁就高中进士的前辈呢?
并且,曾国藩虽然在殿试中确实是“同进士出身”(三甲第四十二名),
但是在后来的朝考中,却高居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这个“朝考”的第二名,并且是“钦点”的第二名待遇,绝对可以洗刷“同进士出生”的耻辱的,
左宗棠作为一个举人出身的人,又有什么样的底气去嘲笑曾国藩呢?!
科举第五步:点翰林之后的工作分配问题
好吧,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说说最后一个考试“朝试”,
这个真的是最后一个考试了,没有然后了。
我们前面说过殿试分出了一甲二甲三甲,一甲通常是直接授予官职的,
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品级虽然低但是靠近权力中心,提拔速度快),
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比状元差半级,正七品,同样前程似锦)!
那么二甲三甲的人怎么办呢?
还要再筛选一下,这个筛选就是所谓的“朝考”,当然也不会刷人,只是排名次。
朝考结束之后,综合前后考试成绩,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即俗称的“点翰林”,是非常荣耀的事情,
一般都会说“中了进士”,“点了翰林”,前程似锦!
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
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的最光辉的表现,是只是分子人生中最高光的时刻。
庶吉士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官职,这些被点了翰林的人进入翰林院之后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就相当于在中央党校进修一段时间。
庶吉士的学制一般是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的老师讲课,传授各种知识、礼仪等。
庶吉士三年党校培训结束后,会在下次会试前进行一次考核,俗称“毕业答辩”(散馆)。
毕业答辩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就是榜眼探花3年前授予的那个7品职位)或检讨(这个职位又低半级,是从7品的官职),留下的人就正式称为翰林了,也就是所谓的留校任教(留馆)。
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当年曾国藩就是在这次朝考中超长发挥,考了个第二名,于是理所当然的被选为庶吉士,进中央党校进修去了。
不过3年后曾国藩毕业答辩没答好,只拿了个二等十九名,于是授予了翰林院检讨(从7品)的官职,而不是更高的翰林院编修(高半级,正7品),
和曾国藩同期的学神胡林翼和曾国藩一样参加过这样的考试,胡林翼的考试成绩就好的多,是一等第八名,于是得到的职位就是翰林院编修,正7品,
比曾国藩高半级,起步就高半级,在一个按资排辈的体系当中,其实差距已经拉开!
这个过程就把“庶吉士”的出路说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