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0天共读的这本书,每一点都值得用一生去领悟

【文/小小阮读书,第32篇,持续写,是提升写作的第一战略】


最近和小伙伴共读一本自我疗愈的书,今天读完了;

一本花了20天读完的书;

一本帮助人们认识幸福并指点人们如何获得幸福的一本书;

它是《被讨厌的勇气》。

阅读这本书,我每天输入思考和输出的时间大约一个小时,然后用学到的知识点对应到生活去实践,那感觉真的很美妙。

读完强烈推荐反复多读几遍,每一遍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它用哲人和青年对话的形式,举生活中常见的案例,让本以为如同哲学般抽象的语言和观点的我,读起来更通俗易懂。

主要围绕“目的论”、“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人生三大课题”、“课题分离”、“要有被讨厌的勇气”、“认真的活在当下”、“人生的意义由自己决定”等观点展开。让每一个被束缚被困扰的人们如同柳暗花明般看到人生的点点星光,豁然开朗。

当然书中的部分观点可能很难认同、也因人们的经历、思考深度不同而有自己的意见。毕竟我们都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作者的观点。

于我而言,正向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具有一种推动人向上生长的力量。

帮助我更深入的探索自己的内心,更好的认识自我,从自卑到改变,建立具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具有接纳自己、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的认知。学会看破世间冷暖还依然爱这个世界的态度。

对于我印象极其深刻的这六点,每一点都需要用一生去领悟。

关于目的论

目的论是从目的推导行为,按照目的采取行动;原因论则主张一切结果都先有原因。

对此,我自己对目的论的理解还不太透彻,但应该辩证的看待。生活中,大多数人的常态思维是原因论,就算是在此刻的自己脑海里条件反射的也是如此,但当我们在用原因论思考问题后换个目的论的角度,定会有不一样的思考维度、一种新的思考方向,也许能帮我们更好的打开思路。我们不去争论谁对谁错,可以尝试同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办法。


关于自卑

人先是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着,自我价值感很低,但人们为了摆脱这种无力感而想要去追求优越性。同时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自卑感。有时这两种情况会同时存在,如果我们正确对待自卑感,是一种能够促进健康、正常的努力和成长的刺激。

自卑感具有双向性,其中,只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反而是一种激励。这是积极的一面。

自卑情节则是反常心理,有种破罐子破摔的对抗性,把自己的自卑当作某种借口来使用,一种复杂的无厘头自我否定的状态。

首先我们要有勇气去改变,针对自己自卑的空缺部分有目的有计划的去执行,针对性的去努力,比如如何持续学习、刻意练习,甚至向优秀的人请教方式方法,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找到自我成长的路径。


关于爱自己

之所以讨厌自己,更多是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睁眼即是生活的琐碎和困难。表现出来的便是自卑、不自信,自我评价很低,情绪不高,心情很差等。这一切原来是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是在害怕、在逃避,担心说不好、做不对被别人各种评价的声音围绕,从而带来各种打击和自我否定,以致于伤口难愈。于是,我们就用“讨厌自己”来作为理由和借口。生活在这样的世界真的会好绝望。

不自信了怎么办?别人给不了答案,只有靠自己去寻找。先接受现状,鼓励自己走出改变的第一步。“渔夫出海前,并不知道鱼在哪,但还是会选择出海,很多时候,选择了才有机会, 去做了才有可能改变。”

关于爱的课题

人生三大课题:工作的课题、交友的课题和爱的课题。

爱的课题是三大课题中距离最近,关系最深的。包含了恋爱关系和家人的关系。而要做到如果对方过得幸福,那就能够真诚地去祝福,但要做到这样去理解爱,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太难。现实是爱在彼此间受到的束缚太多,会逐步从最初的甜蜜和幸福过度到对对方要求太多,更甚者可能希望控制对方的一切。继而滋生出羁绊,曾经的幸福可能就变成了压力和痛苦。大多数人面对此状况,不敢直面问题,选择逃避,当我们走出这一步,那我们离真正的爱或许就不远了,爱应该是自由和谐的,有自己的空间、信任对方,共进退的。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间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关于自由

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

不以得到他人认可为目的,按照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可能会被别人讨厌,但仍乐观而自在的生活状态。这大概便是对人而言的自由。

然而,要自由必然要付出代价,诸如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期望被人认可,要有勇气面对这些个人际关系的问题。


人际关系的好与坏,主动权在自己,是恶化还是修复关系,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正如哲人所说“关系修复之卡”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只要我们改变目的,事情就能解决。无论对方是否被我们的行动所感动,那是他的课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课题范围之内去尽力而为。


自由是生命中很宝贵的东西,而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它。甚至是享受片刻的自由宁静都很难。在权贵和财富的目标里,周旋于各种人际关系的复杂与痛苦。当然,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无论是自由财富还是权贵,都没有对错之分,均来源于个人三观的选择。

关于人际关系的烦恼

为什么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之中,是社会的产物。与别人沟通、合作、竞争都需要和人打交道,获取资源和利益等。人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会成为“个人”,人的社交属性注定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密不可分,一切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与之息息相关。由此,自然会产生各种摩擦、矛盾等烦恼。

一切烦恼源于人际关系,同时幸福的来源也源于人际关系。关键在于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书中提到的共同体感觉或许可以去尝试,这是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认可的人或许不多,实现的过程可能也很难,但逐步拆解去行动可能会有意外收获。

幸福也源于人际关系。如果人际关系不顺,大概率也不会幸福。人际关系不顺无法做到接纳自己、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来评价整个世界。常常以偏概全,通过仅凭事物的一部分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往往觉得“大家都不喜欢我”。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关注的中心是以讨厌自己的那个人来判断“世界”的看法。


关于最重要的是活在“此时此刻”

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己经不喜欢现在了。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因为过去和现在根本不存在,所以要谈现在,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此时此刻”。如果一直纠结于过去、关注未来,那么当下被忽视的“此时此刻”便不复存在。

人生无常,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会什么时候到来。

认真过好每一个瞬间,即便下一刻是生命的结束也不会留遗憾。

这样简单又幸福的人生,不需要谎言的掩盖,要用真心和认真去对待。

分享我最深刻的一句话: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