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动笔完稿。
我写东西到现在,每年固定写一篇的惯例,只有我和小清的相识。但也不是每年都写了,恐怕也漏写了一两年吧。现在,儿子梦得快一岁了,有些话想说,就有了这篇文字。严格来说,这是第二篇,上一篇是在他出生两天时写的。
这文字的题目取自辛弃疾的一首《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看剥莲蓬。
宋史大家邓广铭先生研究辛弃疾颇深,他为这首词做注时引了一句汉书的注“江淮之间,谓小儿多诈狡狯为无赖”。清代的梁章钜《称谓录》也有类似的引文,不过这些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邓广铭先生对“无赖”的解释是:顽皮。
梦得虽然过几天才满一岁,会叫爸爸、妈妈和奶奶,还没有学会叫爷爷,但的确很顽皮。他已经会通过眼神、表情、动作、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态度。这些都是爷爷奶奶悉心引导的结果,我和他妈只能在工作时间之外陪伴他成长。
抚育孩子的确不易,十月怀胎是这样,孩子呱呱坠地以后到现在,还是这样。看孩子很累,一个襁褓之中的孩子就能让四、五个大人忙得焦头烂额。但我们还乐此不疲,因为他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在进步。而且梦得也是个比较省心的孩子,不挑食,母乳、奶粉、水果、蔬菜、面条甚至于煎饼,营养比较全面。
对我们来说,孩子见到你会笑、离开你会闹,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有时候,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我曾和老婆小清算过这样一笔账。我说孩子自从上幼儿园以后,一直到大学本科乃至硕士、博士毕业,他的时间已经基本不属于家长了,而等他终于完成了学业之后,他就进入职场,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重复我们曾经的过去。如此算来,孩子属于父母的日子,货真价实的时间,只有三年,如此想来,儿子九月份以后出生反倒使这个时间更长久一些。但就在这三年多的日子里,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尚不能通过大众语言和他沟通。
但是,就在这每天的相处之中,他在了解我们,我们也在了解他。只不过,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成功的沟通经验,而他则毫无经验。所有的爷爷奶奶似乎和孩子都是自来熟,他们几乎是无所不知的。作为父母,我们对很多事情似乎一无所知。但即使这样,好像我们在于他沟通的时候并没有心理优势,而且与他沟通也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技巧,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就够了。小时候那些可笑的想法,基本可以直接拿来参考。
这一年,除了“小皇帝”以外的全家人都是按照他的作息时间表行动的,业余时间也都被孩子填满了。我和他妈还在爷爷奶奶的支持下,参加了一些杂七杂八的考试,结果却是喜忧参半。很多我们重视的结果却并非所愿,我们心里久久不能释怀。但我和小清都有这样的看法,我们以孩子为重心,很多事情不得不做出让步甚至牺牲。但是我们渴望进步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只是我们看闲书的时间都放在了晚上梦得睡觉以后,学习的形式也变得更为多元,听书、听公开课、看微信公众号的文章等等。其他的只能变成出我口入你耳的直接沟通,哪怕是低声细语的。
每个父母也许都在强迫自己成为育儿专家,不断去研究各种小宝宝吃、穿、用的东西。过去买东西,犹豫的时候,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价格。现在,价格却成了一个最容易排除、最容易判断的因素。
去年,我在文章中对儿子梦得有很多话,大多是告诉他一些我的主观想法,现在看来,这些只是“立此存照”,等以后再告诉他吧,甚至都不需要告诉他,他就能被社会大学校熏陶得无师自通。
现在的任务,只是让他吃饱、穿暖、睡好、玩爽,一些最基本的引导,他现在在学走路,我们顶多就是扶好他,不至于跌倒即可,还不必告诉他方向,那样就越俎代庖了。
这一年,我们基本完成了我们应当承担的任务,梦得也在健康成长,我们也许没法通过什么评价系统给彼此一个好评。但似乎也不需要,因为他每天都在成长、进步,他冲我们笑就是最大的肯定。
写这首《清平乐》的时候,辛弃疾大概四五十岁的年纪,闲居江西上饶乡村,至少三个孩子在身边,只是各忙各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看剥莲蓬。”所谓“最喜小儿无赖”,也许正是因为儿子岁数小,天真无邪,朴实可爱。辛弃疾一共有九个儿子,但是我们却叫不出其中任何一个的名字,但这句“最喜小儿无赖”却流传下来,口口相传到现在。
所谓“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梁启超也有九个子女,他们都各有所长,其中三个还是院士,比如我们知道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只不过,梁启超的孩子们成年后大都出国留学,未出国的,也在各地读书,梁启超只是通过书信和孩子们交流,这些书信集结成了《梁启超家书》。
只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些书信,从1898年开始,到1928年逝世前三个月为止,整整持续了30年。收在《梁启超家书家书》中的,除了不到10封是写给原配夫人李蕙仙的,其余300多封,统统是写给他的孩子们的,内容涉及一般家庭事务,更多的是涉及孩子们读书、写字、学习课程、选择学校、选择职业等许多方面。
在大约一百年以前,坚持给孩子写信三十年,至少每月一封,你能做到吗?2014年江苏教育出版社的《傅雷家书全编》收了傅雷夫妇和孩子之间255封信,不过那是从1954年开始的。如果你看过了《傅雷家书》,还有额外的兴趣,不妨研究下《梁启超家书》。
我想,所有的家长都喜欢“无赖小儿”,也许在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下,给些自由的空间,加以必要的引导启发就够了,至少不要做揠苗助长的恶人,至于教育,寓教于乐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这就看各位家长的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便是了。
有句话叫“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老师”。当家长,也要不遗余力,全力以赴才是。
如果教育子女是一场考试,也许一辈子才能交卷。我们有了梦得到现在才一年,也许只是做了这张试卷的几道热身的填空题罢了。这时候,屈原老先生的那句话倒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古人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终生都处在修身的阶段,不管有没有治国、平天下的打算和机会,不妨先做好“齐家”这件事,和睦家庭,教育子女,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