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庐山所产,味香可啜。该山,尤以云雾茶为最惜,不可多得耳”(清《九江府志》)。
晋成帝年间(321-342年),江州茶已作为当地土贡,时任江州刺使的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宋 寇宗奭《本草衍义》)。
其实,早在汉魏时期,庐山僧侣云集,相传净土宗祖师慧远,常率众出坡,在东林寺周围自辟茶园,取名叫做“五净心茶”。晋代名僧昙诜所建的大林寺,还设有“茶话石”,与人烹茶讲经。时空与想象,滤掉了茶叶采制的辛苦,滤掉了僧人们当年“衣食取办于茶”、“持入城市易米”“艰于日给”的真实,只留下了“桥下吸泉……拾枯枝煮泉,采林间新茶烹之”的旁观,留下了“茶禅一味”的光环,其实,一杯茶,与日常伴随久了,自然也就有了禅味儿。
庐山茶好,离不开云缭雾绕,这里的云雾可不是说说而已,一年中一半以上的时间都生活在雾中的山里人,可真算得不识庐山真面目了。充沛的雨量蒸发形成的大量水蒸气,聚集于沟壑润谷,在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影响下,形成多雾的环境。
丰富的漫射光抑制了茶树鲜叶纤维素的合成,增加了芳香类物质的含量,再加上昼夜温差大等,使得白天茶树光合作用高效合成的产物多,夜间茶树的呼吸作用较弱,消耗的光合产物少,自然能积累的较多的有机物,鲜叶持嫩性好。
古寺别院,随坐,投茶,檐角的雨帘,倾泻的水声,又似回到了某种真空,没有杂念,不愿多言,只是好好地等待,好好地泡茶,在自己的世界,多想留住这样的刹那,每一寸感官,都浸染着幽幽的兰香,醇爽,饱满,久久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