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先生

12月24日下午,赶着闭展前的最后一个下午,去到省美术博物馆,看《先生回来》致敬展。也幸运地听到了策展人邓康延三点钟开始的西安站的最后一次导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次是这个展览从深圳开始的第九站。分四个厅三个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1.二十位先生。是策展人邓康延两次纪录片中记录的民国先生。前六位是作了大学校长后四位致力乡村平民教育启蒙。展览有他们的轶事.著作.书法手记。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民国时在战火中,先生辈出。他们为国家担当,推动社会的进步,如群星璀璨。他们是学术大家在多个领域都是专家,他们有血有肉,有知识更有情趣,有性格更有人格,既在三尺讲台担教育之责任,又在社会舞台显国民之风范,他们虽已过世仍受人敬仰,尊为先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2.老课本。这老课本,可是大学者编的小课本,比如有一课是“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在看花。”可是蔡元培(我没记准确)写的文字丰子恺作的插图。不知先生会怎样教学。还看到物理课本.美术.音乐.地理好多课本。还看到王云五在抗战时期印刷的抗战课本。那应该是最“丑”的教科书了,断壁残垣做封面。但是那痛,力透纸背。

图片发自简书App

3.老杂志。可以看到就算在战争时期,每个省都有各自的教育杂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闭馆了才走出来。夕阳给博物馆罩上了一层金黄色。回溯那辉煌,先生犹如灯塔,照亮一方山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