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号入职到今日离岗,我用了整整两周。
其实还可以更短。我几乎只用了三天确信自己不适合做基础内容运营,用了一周鼓起勇气辞职。但为了满足亲临节目录制现场的私心,到今天才告辞。
有趣的是,短短两周,我竟换了三个住所。在朝阳区轮流住了两处沙发,最后才安顿在大红门姨妈家里。平均每隔四天,换一次往返路线,而且一次比一次远。加上办公室冷气开得凶,自认为“奔波担当”的我,居然生病了。咳嗽剧烈时,还能感觉到肺叶被拧成一股,又酸又疼。
不过,我还是要感谢这十四天的折腾。就像娴说的,实习过程就像在做选择题排除法,不断试错、筛除,反复验证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
我究竟想做什么呢?这两周,我玩转了微博运营,花式蹭热搜不遗余力。我得时常盯着热搜榜,一看到合适的话题就赶紧编文案、凑段子,带上#tag推广;我还学写公关稿,大致技巧也是利用名人效应,消费流量明星博关注;还有,我投了两篇微信稿给腾xun视频,不过似乎由于综合因素被bi掉了。而最有趣的,还是做采访准备的工作。
这是我第一次以采访者的身份逼近离娱乐圈人物,对象是目前小有名气的脱口秀演员——李诞。
和在校习惯一样,我先搜罗之前媒体对李诞的报道,补几期《吐槽大会》,大致了解人物生平、身份标签、成就及特点。但要深入了解这个人,还是得混入饭圈。于是我逛了豆瓣八组和知乎,在知乎上,还看到他本人在自己的话题“如何评价李诞(蛋蛋)?”下面留言“伟人”二字。呀,这个人还是有点小小的爱慕虚荣呢,挺逗。据说他还写过书《笑场》,我又赶紧去下载电子版到kindle上,仔细阅读起来。翻了几篇,我就拍手叫快:这tm简直是人才啊!还是那种吊儿郎当又不贱,有点臭美,但不至于恃才放旷的怪才!说得了“别老问我初衷,我初衷就是躺着数钱”这种段子,也发得出“开心点吧朋友,人间不值得”的忧郁感慨。
了解得越多,我对他的好奇越发浓烈。我开始认真罗列采访提纲,揣摩他可能会怎么回答,我甚至想象了他受访的样子,一会儿畅怀大笑一会儿神色严肃,但无论哪种,必定都是真情实感的。
周末,录制工作排得紧锣密鼓。从昨天中午到今天下午,连录三期,依次看见了三个公众人物:撒贝宁、张绍刚和今天的李诞。撒贝宁和张绍刚都是央视主持人出身,镜头前的语言组织明显流露出正经八百又“圆润”气质。他们很聪明,知道彼此爱听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但无时不刻给人“君子般被端起来的距离感”。撒贝宁的采访机会是同事屡次联系才拿下,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完事后他被经纪人急匆匆带走。虽然干货不多,究竟也是采访到了。
李诞则是突然变卦的那个。昨晚11点收工时,我还在担心这两天嗓子不好,会影响次日的采访。直到凌晨,同事在群里告知,李诞经纪人称时间不足,仅够录制节目和拍宣传照,采访估计要flop。但我仍需做足准备,打印好采访提纲以便,万一,他会接受采访。
他下午两点左右到,直奔摄影棚咔咔十连拍,然后转身录了一分钟不到的ID宣传视频,立马专场演播厅。全套动作行云流水。还好,他看上去没有架子,也秉承了脱口秀演员的良好素养,录口播视频神态语气一步到位,张弛自如。他似乎有自带relax的魔力,今天节目的录制氛围比昨天奔放许多,笑点很密集。现场的选手也个个放飞自我,有人甚至笑得在地上打滚。
有点小遗憾吧,但是也理解,拒访是这个圈子的常态。准备的过程我重温了一个专业记者的前期工作,从明白采访目的,了解采访对象到不断删改提纲,揣摩受访者心理,有个声音越来越清晰:“我想要当个记者。”我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但至少此时此刻,我知道这就是我想做的事:不断找选题,找灵感,为了解采访对象做足功课,揣摩人心和人性。过程充满了新鲜的刺激。
今天李诞在聊到节目最后一个话题“不争气的自己”,说了句让我印象颇深的话:“有时候做事情其实不需要太多目的性,机遇往往就是偶得的。”张绍刚也补充了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嗯,我会把维系两周的同事情谊寄在人生过客的小本本。明天十点,我要去新公司报道啦,正是我期待的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