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招了个运营,有三年亚马逊运营经验,做的还是我们主做的类目,她之前所在的公司比我们做的好,我们是从零一点点做起来,由于资金有限,不敢冒大的风险,一步步稳扎稳打积累店铺和团队人数,看似稳妥,实则思路有局限性,看似稳扎稳打,却没有大的突破,团队做的产品有几个链接在小类目前100名,竞争更激烈的类目小类目一百多名。
我们在做的产品大多属于日销30单以上的爆款,尽管有过单品月销近10万美金,和单品小类目排名20名日销200单的经验,却没有大爆款的经验,什么是大爆款呢,就是能稳定好几年每天日销200单的产品,这种大爆款的利润一年至少有一二百万元的利润。
新招的运营正好有这个能力,她做的两个链接都是在竞争激烈类目里前几十名,选定产品后,第 一批货就发1000个以上,她说选的产品都能推起来,基于对他们公司的了解,以及这位小伙伴比较干练的做事风格,她说的还是比较可信的,那就没什么犹豫的了,她会的正好是团队缺少的,比较支持她的做法,打造大爆款,我说你选品吧,需要什么软件买什么软件,选到合适的产品,公司全力支持。
周六了,脑海里的想法比较多,脑海里的声音很多是比较杂乱无用的,捋了下思路,团队的核心是选品,其实放在第 一位的是引进更厉害的人才,由于是必须,就无需提了。守着供应链选品反而很简单,不是说选品这件事本身很简单,而是我们长期在这个行业,凭经验就知道什么产品可以做,选品就比较简单了。
所以不要乱换行业,不要乱换平台,做好亚马逊,选到合适的产品就知道该怎么推广,因为广告架构和运营打法是不变的,垂直在一个行业,看到某些款式就知道能不能上,产品什么时候有热度,能有多少利润,多长时间推起来,需要花多少广告费,是常规款还是季节性产品,适不适合改款,CPC多少,这些都一清二楚。
对于别人来说比较难的选品,对于自己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当然说轻而易举,不是说立马就能选出来很多个款式,也需要跑很多厂,看很多个产品,不停地找合适的款式,还是会花很多功夫的,今天上午和团队讨论,有个店铺准备上某款产品,是属于另一个热 销款式的改款,已经有链接销量不错,并且利润还可以,这个款式在让工厂打样。
另一个店铺上相似款,下周一确定规格和每个规格的数量,另外现在店铺里的热 销款新增了一些SKU。两个新款和新增的SKU,需要的资金不低于10万元,所以旧事重提,亚马逊不是上新越多越好,特别是店铺多的时候,每个店铺稍微增加一个链接,相加起来就要不少资金,上新需要根据自身情况。
Zui 近税局要求平台提供卖家数据,大家人心惶惶,各种自媒体账号为了引流制造焦虑,夸大影响,大家总结下每年围绕着亚马逊都会出非常多的话题,每件事情出来的时候,各种自媒体账号各种放大,每人都忧虑重重地讨论相关事情,但是真正对卖家有影响的政策,一年只有一两个。
而这些有影响的政策,对于大部分卖家的影响微乎其微,比如年初的关税问题,对于大部分卖家的影响平摊到每个产品上很少,政策出来的时候,那时候各个交流群里讨论的极其热烈,现在的税务问题也是,实际上税务针对更多的是大卖家,对于小卖家影响没那么大,因为销售额没那么大,付的货款和运费又占大头,实际金额更少了。
纵观这十年,每年都有很多事情,依然不改变亚马逊的本质-选到利润高的产品,选到好的产品就成功了一大半,把精力用在选品和省掉一些费用上,提高的利润比大环境带来的影响大的多,正如李笑来说的,大环境是不可把控的场外事件,大家的精力更应该放在能够把控的场内事件,对于亚马逊卖家来说,能够把控的场内事件就是选到好的产品和提高链接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