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住才有意义?

我经常打趣我妈读书少,不爱读书。她也经常回复:“我年轻时候怎么不爱看?就是记不住啊。”

一回车上闲聊,她说起我们娘俩都有点美术细胞,她回想起多年前看过一本赏析类的读物,讲齐白石画的荷花杆极富生命力,弯曲有韧劲儿的样子,仿佛会弹开。她记忆犹新。欸,这不是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吗?

我小学学了好几年的普通话,其中一项内容是每周朗读一篇文学作品。三四年级,一回写校园里的黄桷树,老师念我的范文:“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没有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校园里的树!”老师赞叹我的这段文字,原来是朗读过巴金的《鸟的天堂》的一段。那时有一种惊奇,我并没有刻意背呀!居然就能如此轻易地为我所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概文字自有一种磁力,能把我们涣散的思绪聚拢。大脑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知不觉中,印象深刻的部分自然留存在海马体中,一经触发,记忆便与我们重遇。

三毛说:“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很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往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是潜在的。”

我想这种潜在也可能存在丢失的风险,毕竟大脑是CPU不是硬盘,忘掉的记忆占据绝大部分,更何况读过的书呢?

不过,“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是因为记不住,且不是教科书、教辅,倒也不必担忧。

这儿有则小故事:

        一位农夫和他的小孙子住在山里。每天清晨老爷爷都会早早起来读书。小孙子问爷爷:“我也想像您一样读书,可我一把书本合上,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读书有什么用?”
        老爷爷让他带着装煤炭的篮子,去河边给他盛一篮子水回来。小男孩乖乖照做,到达前篮子里的水早漏完了。

          “你下次跑快一些”小男孩再度出发,翻着脚板跑得飞快。但水还是漏完了。试了一次又一次,他忍不住了:“爷爷,篮子装不了水!这根本就没用!”
          老农夫笑了:“你觉得没用?你再看看篮子。”
          原本又破又脏的煤炭篮子。已经里里外外都非常干净了。

读书不就是这样?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那个沾满煤炭残渣的篮子。每每用篮子捞水,大部分水会溜走,但篮子会越来越干净。

随着年龄、认知、社会经验愈长,我们看到的“恶”愈多,心灵的污垢俱增,迷茫、惶惑、消极的情绪更难以消解。

书读多了,虽然很难记得全部,但每次有益的阅读,都是在给心灵沐浴。

读书的意义,众人所述备矣。读好书可以让一个人有博古通今的知识,有更大的格局,坚守不受七大姑八大姨影响的三观。生命也会因此变得通透,活得更清楚,更明白,更懂得在人生区区几十年间,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管是长远还是功利地看,读点书都是好的。它是门槛最低的提升自己的途径。譬如高考令人头痛的古文,花几个月,每天读一两篇感兴趣的文言著作,我就喜欢庄子。其效果你不妨亲身试验。

于我,读书还有治愈的功效。身处小地方太久了,厌倦了井底之蛙、三点一线的状态,随便捧本儿什么翻翻,就像嚼馒头,到头来有一点甜味。

这样看来。读书能不能记住,实在不必多虑。所以,就别用“我读了也记不住”来当不想读,读书少的理由吧!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黑了许久了 什么时候下起了雨 跌落路面跳起舞来 空空的胃麻木了 戴上耳机听一场单人音乐会 同样的节奏 相似的忙碌...
    喜乐心记阅读 1,209评论 0 0
  • 我们终究会离开。 我们会离开曾经讨厌的学校,会离开渐渐厌烦的爱人,会离开总在唠叨的父母,会离开繁琐的几何习题,会离...
    竹笙ade阅读 4,010评论 0 7
  • 箕尾山 过了青丘山东走三百五十里就是箕尾山,此山尾部踞于东海,山中多沙石。山上流出的河叫汸水,南流入淯,水里白玉甚多。
    司契阅读 1,89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