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企业家之道》的时候,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为一名企业家,全面的考察自己对于自我,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那种视角,感觉出来作者就是那种积极的看透生活的人。但是第一次一鼓作气的花了不到半个月看完这本书,真是囫囵吞枣,如今再来一次,希望继续吸收。
今天在读到2点特别有感触:
1.新一代的企业家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满足于在追赶梦想中度过他们的一生,不会把奖赏和享受推迟到退休后,在受利润驱动的同时,也受价值观所驱动。这一点,坚定了我不期待退休的想法,曾在基恩的天国营培训里,收过这样的纸条说:渴望退休的人,其实在逃避处理当下的问题,以及生活在一种虚假的期待里(认为未来比当下更美好),2016年初,我的预期退休时间从45岁延长到55岁,我认为工作并不能(不应该)成为我的拖累,而应当是乐在其中的。
2.书中认为企业家思维当中有一项是“感召力”,“去和目标市场的内心世界-去和他们交流,谈判,管理,发送信息,理解自己的决策过程”,我曾一度担心自己回归企业内部管理,缺乏了对于客户(外部人员)的接触机会,从而丧失了与人沟通的能力,但是当我回归“能力”本身的时候,我的同事,股东,供应商,朋友,家人,其实都是我沟通的对象,那一点点的担心,也就放下了,我并不缺“可以锻炼谈话能力的客户”,以及“可以锻炼的机会”。
3.今早和子童去打疫苗,作为子童,她嚎嚎大哭的时候,心里会想为什么在爸爸的怀里“为什么也会受到伤害”,难道爸爸不管我了吗?由此我想到,当我们抱怨天父为何置我于“逆境”,各种不顺遂的时候,会不会也是天父在给我们打疫苗?
那么当下,我所不满意的工作,人际关系,或是经济状况,是不是同样如此,天父安排它们在我生活里,是要给我打什么疫苗,获得怎样的益处呢?
这想法相当的有启发性,是一口凤凰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