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百年孤独》不由自主的就会想起开篇的第一句话,马尔克斯就用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引出了后面波澜壮阔的情节。
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总忍不住回头看这第一句话,总感觉这句话里隐含了巨大的秘密,情不自禁的回看。当看完整本书的时候,我再次回看,感觉无比安然。不得不佩服马尔克斯,抛开全文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绮丽的场景,单就这一笔的倒叙,便精彩纷呈,引人入胜了。
但是今天我不想去写这本书如何如何,也不想过多的描绘马尔克斯,只想写写看完这本书我最真实的内心感受。
孤独的阴暗
这本书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幸福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悲剧。女性还好些,男性角色更悲惨。围绕悲剧的就是彻头彻尾的孤独,女人多是肉身(现实)的孤独,男人都是灵魂的孤独,有些甚至是病态的孤独。
这种孤独引出的阴暗面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恶劣性情,自私、贪婪、孤傲、迷失……这简直就是对人性阴暗的大剖析。所以我是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在世界观没有形成的时候看这本书,驾驭不了这阴暗,就会陷入这阴暗中去。
我的感受:这悲怆的孤独是什么造成的?环境、历史、地域……?其实都不是,这孤独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所以我们才会不自觉的置换书中人的感受。这孤独就像癌细胞一样,并非随着时光而来,仅是最原始的本能呈现,差别仅在程度而已。
孤独的阴暗
这本书没有一个人是真正幸福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悲剧。女性还好些,男性角色更悲惨。围绕悲剧的就是彻头彻尾的孤独,女人多是肉身(现实)的孤独,男人都是灵魂的孤独,有些甚至是病态的孤独。
这种孤独引出的阴暗面涵盖了几乎所有的恶劣性情,自私、贪婪、孤傲、迷失……这简直就是对人性阴暗的大剖析。所以我是绝对不会让我的孩子在世界观没有形成的时候看这本书,驾驭不了这阴暗,就会陷入这阴暗中去。
我的感受:这悲怆的孤独是什么造成的?环境、历史、地域……?其实都不是,这孤独一直都在,一直都在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深处,所以我们才会不自觉的置换书中人的感受。这孤独就像癌细胞一样,并非随着时光而来,仅是最原始的本能呈现,差别仅在程度而已。
真实的人性
除了缠绵悱恻的孤独,真实的人性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仔细读下来,你会发现书中的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真实到骨子里。各种人性的汇集也把所有情感都牵扯在其中,爱恨情仇到了极致。而且基本上每个人的人性体现会彻头彻尾终其一生,如果中途被打断了,那就两条路要么死,要么封闭自己。有点儿像昆丁的突然死亡法,无论这个人多重要,都有可能随时陨落,也随时有可能进入痛苦迷茫的深渊。
这种失控感一次次揪住你,陷入匪夷所思的纠结中。让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这真实人性背后隐藏的欲望,是不是每个人都有呢?只是我们没有那么“真实”的流露。
我的感受:虽然整个布恩迪亚家族似乎没有一个幸福的人,但他们或短暂或惨烈的一生也都过的洒脱自然,他们自己也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其实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欲望,所以看到这种真实的人性就震撼不已。
复杂的灵魂
和这本书复杂混乱的人物关系一样,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他们即跟随着时代的发展走向不同的维度,又在自己的处境中彷徨挣扎。他们即真诚有狡诈,即贪婪又淳朴,即智慧又迷茫,即放荡又纯真……各种看似矛盾的性格特征,交织出了一个个复杂的灵魂。
他们想要挣脱孤独的诅咒,结果却拖垮了自己复杂的灵魂。
我的感受:复杂性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也会时不时的惊讶于自己的各种矛盾性格,外向和内向,谨慎和冲动。这些看着不能共存的特质,其实同样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命本源。我们天生就是矛盾的承载体,只是我们人为的把自己定义成了不同的面貌。
释怀的安然
把书合上,再次回味开篇的第一句话,反而获得了释怀的安然。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是在平静中需要的刺激,强烈的情绪反差带来的释放感。我们无法经历小说中人物诡异的人生,也无法亲历那充满玄幻又离奇的时事变迁。但通过阅读我们获得的情绪满足和亲身经历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这种释怀的安然,恰恰就是经历了深度孤独的洗礼后,重新审视自己带来的一种解脱。
我们无法逃避本源,但是我们可以直面现实,这,同样美好。
全篇我几乎没有提及人物的名字和他们具体的经历,一是不想给没看过的人剧透,二是不想让看过的人纠结。感受大于细节,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价值。
推荐:
加西亚•马尔克斯著作
昆丁•塔伦蒂诺电影作品
——END——
微信公众号:削寒一言(xhyiyan)
微博:削寒一言
知乎:削寒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