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居处即我“家”!

几天前,如果有人问我:“你知道什么是家?家在哪里?”我可能第一反应就是,这人有病,居然问我这么白痴的问题!

的确是,我在南宁和深圳做了四年房地产广告,每天的工作就是如何把自己服务的20多个项目宣传推广出去。如果我不知道什么是“家”,不理解“家”的内涵,我还怎么做推广!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和文明持续延绵数千年而从未间断的国家。长约3000年的封建农耕文明,让国人对“土地”的依赖已根植于血液之中,经久不衰。自古以来,无数达官显贵,衣锦还乡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祖宅、购田产,光宗耀祖;商人经商成功,荣归故里,最想做的也是购置田产,光大门楣。几千年,无论你人前多风光、多失意,临近老了,大家想到的都是同样的事情——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故土,就想风筝的那条线,让无数游子魂牵梦绕。

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只是为自己这一代而活着的民族。他们,在为自己活着的同时,还在为过去的一代和未来的一代而活着。中国的劳动人民活得很累,很可能今年大丰收,明年不干就活不下去。因此,只能拼命的干、拼命的干!也因此,中国虽然风风雨雨几千年,历经无数苦难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有魄、有“根”。

没有田产房产、远离故土,中国人就会觉得像无根的浮萍,没有依托,寝食难安。虽然现代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阻隔了许多人回乡的步伐,但“故土”正浓缩转化成“家”这个符号,让背井离乡的人们为了内心深处的那片“故土”前赴后继,为“家”而狂!这也是中国房地产屡禁不跌、越禁越涨的历史文化根源。就像今年中国的第一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所表现的那样,即使多大的天灾,我们也要带着故土、带着家去流浪,这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家”文化。

2006年后,我开始转行做房地产营销策划,至今大大小小已卖过约10个项目、做过30多个项目前策。我对“家”的理解和认知,也更深刻、具象了。

客观而言,营销策划和广告,是两个完全不同层次的工种——广告,主要使命就是吸睛、引导或改变客户认知;而营销策划,则需要从拿地开始,全盘系统的研究客户在哪里?需求是什么?怎样才能更快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资金回笼?做的是思路、策略和部署。因此,做营销策划,不仅要懂得什么是家,还要分析、了解和引导客户需要怎样的家。此时,“家”不能再停留在广告公司的精神、意识层面,而是要落地变成客户能真实感受和体验到的社区规划、园林设计、户型设计、客户接待、样板间、示范区、活动、物业服务、老客户的口碑等等。

例如国人对居所的终极追求,几千年来一直都是“依山而建、傍水而修”。因此,地产人要懂得挖掘山的伟岸和高度,要懂得水的缠绵流转和泗水为财,要懂得营造湖人、湖说、湖图的意境……

例如国人对居住环境的态度,一直都深受传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理念的影响。因此,地产人要懂得顺应项目地形地势,营造最适合项目地块的台地、山境、谷地或多主题组团,而非简单的推平规划;地产人要懂得国人与园林的和谐共处,要营造出“园林深处是我家”、“山外青山楼外楼”的居住场景……

在房企的8年,除了刚进公司的第一年是卖别人规划好的户型,后面七年销售的基本都是自己参与规划或完全自己画给设计师的。想想2010年起,鹿寨人就能随意体验当时国内一二线市场流行的2+1、2+2甚至2+3户型,那是多么的超值和享受!

但是,直到前几天,我才发现我过去理解的“家”不是“家”,而只是房子,一种特定市场里的特定产品和需求。特别5月20号那天早上,我坐在空荡荡的客厅里,忽然发现那满墙的品牌瓷砖是那么的冰冷、自己自得的181平大空间是那么的空旷,让人忍不住想逃离那里,马上回到柳州的出租房。这,难道就是自己一直多年来的追求?

是呀,2006年至今,我一直都在为房而忙——从06年的第一套房起,13年来我一直在不断的买买买、装装装、换换换,一直把“别野”、“一生要拥有XX套房”做为自己和对家的目标。正因自己多年为房所困,我错过了人生的许多美好——没有在父母身体健康时陪他们出去走走、没有在子女童真烂漫时好好的陪伴他们、没有真正用心关注和爱护过自己的另一半……一切,都在以为“家”为借口,殊不知自己真正想要的正因此而远去,想想十分可悲、可笑!

原来,“家”一直不在于大小、多少,而在于是否有心、有爱!

我心居处即我“家”!39岁了,错过许多,调整心情,从头再来,但愿还有时间和机会!


                            陈积培

          2019年5月23日13:30写于柳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