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业、内容付费这样的词语,在今年你可能已经听了无数次了,并且你也可能曾经为某些内容买单过。
都说猪站在风口上,也能飞上天。
内容这个突如其来的风口,自然也吸引了很多新进入的人。
虽然能够抓取机遇的,往往是早已在其中深耕的人,但对于其他普罗大众而言,通过内容来打造个人的品牌,变得比以往都更加容易。
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对于我们而言,打造个人的品牌,都非常重要。
前不久,听了一块听听的直播《从0到1走向个人品牌的最短路径》,这里分享一下个人的感受。
1 打造个人品牌是要做什么?
在公众号的登陆界面,有这么一句话: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什么是自己的品牌呢?
还记得之前在得到平台中听古典老师的直播,提到品牌其实可以这样来分解:
品是品质,牌是名牌,然后单独拆分开来就是品、质、名、牌。
首先,我们需要有自己的产品,也就是我们输出的内容。
其次,是要不断打磨我们的产品,提升输出内容的质量。
然后,在我们不断输出优质内容的过程中,给别人带来价值的过程中,会得到肯定,形成一定的名气。
最终,我们在别人心智中留下位置,产生了固定的形象,这就是我们的牌。
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其实是让自己拥有更大的影响力的过程。
那影响力应该怎么衡量呢?
我从一块听听直播中了解到这样一个公式:
影响力 = 心智 × 付费用户的数量
想要在用户心智中产生形象,需要经过品、质、名三个过程,需要持续不断地输出。
从2017年4月9日开始,我每天都在公众号中发布文章,直到今天2017年7月8日,正好是90天。
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需要不断地输入信息,不断地去学习,才能写点东西。
一开始还好,随着持续的更新,我越来越发现,这个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写作是一种投资,是符合指数增长曲线的。
但在一开始,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我们很难得到什么实质的回报。
曾经一度我想要给自己放一两天假,不过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如果不是对投资有着深厚的兴趣,肯定坚持不到现在。
以前在高中就知道的一句话:
先做重要的事情,再做想做的事情。
直到现在,才算真正做到。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相对以前的自己,我对投资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个人的投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成型。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三个月的经历,那就是成长。
所以,打造个人品牌,我认为其实是打造更好的自己。
2 怎么打造个人品牌
怎样才能让用户更容易接受我们,让我们在其心里占据一席之地呢?
我们至少应该给他们解决了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最好是他们的刚需,并且拥有这样刚需的人越多越好。
如果说兴趣是我们能够坚持下去的基础,是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一步,那么满足用户的刚需,就是打造个人品牌的第二步。
但我们的兴趣不一定是别人的刚需,所以我们需要在个人兴趣和用户刚需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当然, 在一开始,最好还能找到差异化的特征,让我们和其他人区分开来,这样别人就能够更好地记住我们。
但这一点常常很难做到,所以我们不用强求自己一直开始就做的很好,只要不断地输出即可。
关于内容的选择和输出,直播提供了一些建议:
可以积累
可以应用
值得传播
这是内容选择的三个标准,满足这些标准的知识,才能给别人带来价值。
在此之后,我们还要关注一下内容的五个重要的维度:
可信任感
大市场感
百科感
范围感
没完没了感
可信任感,就是我们身上最容易获得信任的标签;
大市场感,就是要做到满足尽可能多用户的刚需;
百科感,就是别人在我们身上可以实现从零到一的学习;
范围感,就是明确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时间、精力等范围;
没完没了感,就是可以不断输出的内容体系。
选择好内容的方向之后,就是循环往复地去做以下四点:
专题阅读:30到50本书
读书笔记:形成自己的观点
1小时演讲稿:浓缩成可以展示给别人的内容
去演讲
我们需要循环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呢?
我们不断输出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得到一些人的支持,积累到一些信任。
有人会喜欢我们、爱我们、迷恋我们,进而给我们的内容付费。
这些被吸引过来的人,和我们志同道合,有着共同的理念,就是我们的种子用户。
他们会帮助我们讲述他们认可的东西,帮助我们不断渗透市场。
当我们越过了15%到18%的市场份额的转折点之后,市场就真正地为我们打开了。
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李笑来至少用了十年的时间,你准备用几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