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4】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今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故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1、 这一条是说患者中上焦部位的能量不够了,而脉数是因为气不够,所以出现的代偿反应,是因为虚才数。
2、 如果面对比较虚的人,或者年纪比较大的人,如果感冒了需要发汗的话,处理方法有三:一是开出类似桂枝理中汤这种合方;二是在发汗之前就固护好脾胃,再用汗法;三是发完汗之后马上就吃调补脾胃的药来补强它。如发汗之后可能会肾虚,就接着用真武汤;如发汗之后会心悸,就用生脉散或者桂枝甘草汤。发汗之后可能会有脾胃中焦会有消化功能的失调问题。
3、 当一个人又虚又干燥的时候,有可能寒化可能热化,有可能很容易吐。这个时候,如果是数脉,开始觉得燥热,不想盖被子穿不住衣服,那就先把那个热吸掉,适用调胃承气汤。如果是心悸再加烦躁,适用茯苓四逆汤。如果只是心悸,适用桂枝甘草汤。如果是朝食暮吐,就是太虚了,适用理中汤。如果是吃完立刻就吐,然后是寒底的状态,脉比较沉或者弦,没有热像的脉,适用吴茱萸汤的可能性大。
【7.95】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调胃承气汤方
甘草二两(炙) 芒硝半斤 大黄四两(酒洗)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取一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顿服之。
1、 “温温欲吐”就是胸中闷乱然后想吐。“郁郁微烦”就是这个人好像气有点被闷住一样,然后觉得烦,大柴胡汤证也有。
2、 “先此时自极吐下者”,就是这个病人在来之前已经被用了吐法和下法,因为大吐大下后,又是巴豆剂的效果,身体里面全部都是虚而燥热之气,所以要把这个热吸掉,适用调胃承气汤。
3、 从这一条的症状来看,很像柴胡剂,但是知道了之前用过下法和吐法之后,就能判断他是比较适合调胃承气汤的。
【7.96】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蝱虫三十个(去翅足,熬) 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大黄三两(酒洗)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1、 抵挡汤和桃核承气汤辩证上腹部都有压痛,性格上都有狂躁、发狂之类的,但是两剂药的病机是有不同的。抵挡汤的病比较在于瘀血瘀得很严重,但是热已经很少了。而桃核承气汤是瘀血才少少刚开始瘀,有很多的热在里面。
2、 “少腹当硬满”是小腹的地方,按下一定是硬邦邦的或者有压痛。此时,如果小便是不通畅的,属于膀胱气化机能问题,是蓄水的问题,适用五苓散。如果小便是通畅的,属于血证,蓄血问题,适用抵挡汤。
3、 如果是混合型,蓄血和蓄水并存的,往往我们还是先打血后打水,因为有的时候解决了瘀血问题,膀胱的气化机能也就恢复了。
4、 那如果病人一开始小便就不通畅,如何分辨是蓄血还是蓄水呢?蓄水不会有发狂的情况,所以往往从情志上来判断。
5、 此条所述病机是:因为以太阳的随经郁热在里部,因为太阳经的这个邪气传到里,可能主要在膀胱小腹一带之后,就有热气淤积在里面,就造成了瘀血。
【7.97】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 抵挡汤的脉都是沉脉为主,结脉就是两只手的脉都可能都有把到一坨什么东西沉在那边,纠结在那边的感觉,是平常没有的情况。
2、 “身黄”,实际上发黄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那这一条中的关系到的议题是“瘀血的黄”和“湿热的黄”两种情况如何区分。
3、 “湿热的黄”,如阳明篇的黄疸多半是湿热发黄,就是湿气和热气纠结。
4、 瘀血的黄:小便利;颜色比较焦枯;情志上会发狂,如狂,有血证。
5、 湿热的黄:小便不利;颜色是鲜艳明亮的橘子色;情志上会心烦,但是不会发狂。
6、 所以,如果有人脉是沉的,身体是黄的,小腹是硬满的,小便是通畅的,发狂或者如狂,不一定疯到很严重,但是情绪已经失控,适用抵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