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香消在风雨后,无人来嗅。如果爱告诉我走下去,我会拼到爱尽头……
我忘记这部电视剧是在我几岁时看的了,当时小,看了后并没有太多的感触。最近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才想起以前看过,我并没有选择看书,而是又抽空看了电视剧。(因为这部剧的颜值高呀)有很多很多的感触……
这部电视剧我想很多人都应该看过,并且我们都是为金燕西和冷清秋的爱情感动也唏嘘。燕西对清秋是一见钟情,大概清秋那清新脱俗的气质吸引了富家公子金燕西。于是他开始“疯狂”地追求清秋。燕西只是在夜晚远远地看到了一个在捡被风吹乱的稿纸的姑娘。就这远远的一见……
由于不知道她的名字,也无法用语言描述她的容貌。只能按照她的身份和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去寻找。后来在一个花店里看到了她。燕西就这样一直看着她跟着她,哪怕是下雨了,她追在她坐的黄包车跑,就这样知道了清秋家的地址。
“为了让我们再次相遇,我找遍了整个北京城。终于,找到了你。为了让你爱我,我搬到你的隔壁,做了你的邻居。为了让你爱我,我到你的学校做你的老师。为了让你爱我,我可以做一切让你高兴的事。”这些难道不能说是由爱而生吗?燕西对于清秋的爱是真挚而单纯的。对于燕西真诚而炽热的爱,清秋也感动了。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俩个在向日葵从中追逐,也不会忘记他俩手牵着手一起躺在向日葵上,脸上洋溢着幸福而美好的笑容
清秋像是纯洁安静的百合,燕西就是阳光火热的向日葵。一种需要细心呵着,另一种是在野外向阳而生。这样两种生活习性完全不同的花儿就这样相爱了。还爱的那么热烈。他们认为“不一样的人也是可以在一起的”,他们的结合是那么纯粹,不掺杂一丝丝除爱情之外的其他因素。当看到清秋和燕西走进结婚的殿堂,我们以为王子和公主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可是,可是,可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美好。在结婚前燕西是一个什么事都不担心,花钱如流水,朋友聚会一大堆的七少爷,结婚后他依然如此。结婚对于他来说不过就是得到了自己爱的人,仅此而已。他并没有认识到结婚不仅仅是跟爱的人在一起,而是人生成长的转折点。他也并没有负起丈夫该有的责任。他还是像以前一样随心所欲,跟朋友喝酒玩闹,从来不为他们的未来打算。在后来他们的感情出现危机时,双方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变了”。其实,他们俩个人都没有变,只是环境变了,看人的眼光变了而已。
后来一场大火,清秋走了。燕西说“为什么等清秋走了后,她的好我全都记起来了?” 人是不是非得等到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那样有什么意义?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那么相爱的两个人,后来就不爱了呢?长大后才明白,就像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也许每个男子都有过这样两个女人,至少是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领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的朱砂痣。”金燕西的两朵玫瑰大概就是冷清秋和白秀珠吧。后来白秀珠从日本回来了,燕西对待她的态度跟婚前大不一样,反而觉得现在理解他的是那个曾经他认为高高在上的脾气很大的小姐,这不禁让人觉得好笑。
燕西和清秋那么纯真的爱情都会走到这个局面,到底原因是什么呢?难道就像清秋说的“齐大非偶”吗?我觉得阶级肯定是有这个原因的。在不同环境下成长,性格脾性也会不同。后来燕西也跟秀珠说“像我们这样的人才适合在一起。”我觉得更多的是不理解,不沟通。在后来他们感情出现问题时,我们并没有太多强烈的感觉,只是觉得一直在闹小矛盾,小别扭。他们之间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太多心灵上的交流。出现了问题,一个只是逃避,一个把原因都归到“齐大非偶”。这样的婚姻还怎么挽救?对于这种家庭门第相差较大的婚姻,要是两个互相喜欢的话,在婚前肯定很甜蜜很美好,就像王子与灰姑娘的童话。可是一旦结婚,没有了婚前的激情,更多的是责任。恋爱时可以不看思想精神上的等同,一旦选择长久生活在一起,就需要三观的一致性。
胡同初遇,寺庙再会,葡萄架,葵花田,学校告白……这些曾经的美好,于今是满满的感伤。冷清秋走了,金燕西走了,曾经生离死别的恋人就这样擦肩而过,他们带着伤感和悔恨,随着南来北往的滚滚车轮,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融入时代的洪流。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