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的最大招就在于产品本身。
产品的品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产品的开发更多是做判断,判断怎样做产品最合情合理,做到系统配置最优化,而非设计一个高大上的完美工艺品。除了做好产品的品质外,还需设计好包装,包装不到位就是产品没做好。
包装设计时不要追求新奇特,必须包含旧元素。创新就是旧元素的新组合。从熟悉感里感觉到一点不同,但又从潜意识中挖掘出记忆。要低调奢华,有“规模感”。即产品被包装成大众脸,乍一看普普通通,但感觉大家都在用,心里踏实放心。比如奥迪A6相较TT,外形虽处于下风,销量却远胜。今天在台北故宫,看到了相邻的两组清代瓷器,第一组更有带走的欲望。
正如孔雀有华丽的尾巴,公牛有硕大的牛角,炫耀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人身上有三种动机:炫耀,模仿上等阶级,显示自我。虽然产品包装要有“规模感”,但产品在使用时,要给消费者营造一种独特的身份感,制造成自我炫耀的工具。
从来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科学定价”,定价的本质是我想赚多少,渠道想赚多少,终端想赚多少。
同类型产品在客户心中:高价≈高品质,低价=低品质。每个消费者心中都有一本“账”,消费者在意的不是价格的“经济账”,而是价格的“心理账”。即消费者本能的会对该产品的性价比有一个感性、不精确的直观衡量。如果这个“性价比”的直观感觉很低,那么这将成为消费者实际购买的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因为是直观认识,所以很容易被影响。一是提升感知价值,二是降低感知价格。例如摆事实,列数字的表明产品的工艺之复杂;或是赠送大量成本较低且相关联的物件。
生理需求有限,心理需求无限!满足生理需求有价,满足心理需求无价!产品的开发一定不是为了顾客省钱。他需要知道自己买了你的东西他很爽。俗话说不怕买贵,就怕买的不对。顾客为了省钱而购物是伪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