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茁壮成长?这7大品质必不可少

近年来,初中、高中生患有焦虑、抑郁症的比例逐年攀升,每年都能听到孩子与父母吵架、被老师批评后转身愤而跳楼的新闻,让我们在唏嘘不已的同时也不禁感到疑惑:如今的孩子们物资条件越来越好,怎么承受挫折的能力反倒越来越差了呢?


在经过大量调查后,教育专家们发现,这一代的孩子虽然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很大满足,但精神世界却普遍匮乏。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让他们过得十分忙碌,甚至连玩耍和放松的时间都没有。家长的殷切期盼和繁重的学习压力,常常让他们感到焦虑不安、精疲力尽。


研究发现,拥有自信、同理心、自制力、正直、好奇心、毅力和乐观品质的孩子,更容易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长过程也更加健康。


那要怎样从小培养出孩子的这7种宝贵品质,让他们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健康发展呢?这本《茁壮成长:养育有生命力的孩子》就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并配以大量的真实案例进行解读,帮助家长掌握具体的实践方法。


关于自信


自信是建立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的,只有我们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或不足所在,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对未来充满信心。


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挖掘孩子独特的个人优势并加以培养,让孩子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收获成就感、建立自信。


但当前许多家长却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安排孩子的日常,努力把他们打造成家长期待的样子。孩子们也逐渐在这个过程中失去了自我,无法对自己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所以经常感到空虚和疲惫。


只有当家长不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帮助他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不断克服困难,才能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


关于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能够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想法或情绪、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是与他人建立关系、减少冲突的有力工具,还有助于培养善良的品质,促进人际关系与亲社会行为。


而如今年轻人之间的关系普遍疏远,他们更加自我封闭,也更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随之而来的就是倦怠感和压力的上升。


在这个以考试为驱动的教育环境中,孩子们的选拔性竞争让彼此间的防备大于合作,攀比行为使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而科技的进步让网络沟通代替了面对面交流,这些都无形中削弱了孩子们同理心的形成。


想要让孩子的同理心健康发育,家长们必须限制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和时间,尽量让他们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并帮助孩子学会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


关于自制力


自制力是指能够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思想、行为和欲望的能力,这是实现成功路上最不可或缺的品质之一。


自制力越强的孩子,往往学习和生活境况更好,也更加快乐和健康。一旦自制力下降,压力和决策能力、抵制诱惑的能力都会随之降低。


而自制力的培养需要专注力的配合,因此我们不能把孩子逼得太紧、太急,要保障他们无忧无虑玩耍的时间;不要让孩子同时做几件事情,这样会破坏他们的专注力;还要让孩子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这样可以降低脾气暴躁、记忆力减退等不良现象。


除了以上内容外,书中还对如何保持孩子的好奇心、怎样培养他们的毅力和乐观精神等方面做了详细解说,帮助家长们科学养育出有生命力的孩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