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经常会考试,考试是对教学的一种有效检测,只学不考,发现不了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只为了考,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根本意义。
人们对教育的种种非议,大部分是因为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把考试当作教学评价的唯一手段,把分数做为教学效果的不二标准,只见分数不见人。
小的考试有周周练,月考以及模拟考,还有各种教育机构组织的联考,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比较的还是实力,实力就是看分数。
大的考试如中考,高考和研究生考试,还有各种招聘考试,所谓逢进必考,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比较公平,可以尽可能避免暗箱操作和权力腐败。
面对一次次的考试,有时候会留心观察考场上的学生,以及考试之后学生走后留下的空荡荡的教室。
考试之前的考场都会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说不上一尘不染,那也是整洁如初。为了给参加考试的考生一个舒适的环境,值日的师生还是费了一番功夫的。
然而进考场考试的考生,带来的不只是一个人,还有各种各样的附属品。
监考时常常发现形态各异的考生,他们除了答题,还会产生形形色色的“垃圾”,他们不是“垃圾”,却是垃圾的制造者。
有的从进入考场就开始使用面巾纸。考生考场必带物除了考试工具外,似乎许多人都喜欢带一包大小不一的面巾纸。从擦桌子抹板凳开始,一会抽一张擦一下脸然后停在鼻子下面,哼一声不知有没有擤出什么东西,再用手团揉几下,很优雅随意地丢在地上,然后再抽一张,周而复始,似乎没有面巾纸就活不下去的模样,直到考试结束离开考场,和一些塑料袋一起,留下一地刺眼的白色。
有的带一杯奶茶,边考试边哧溜地喝着,品茗作答题,悠闲得就差闲庭信步去了,关键是剩余的半杯就随意的扔在桌子上,弄不好跌落到地上,洒落一片,令人不敢下脚,若是稀饭或酸奶之类,更是难以直视。
也有不少只带水的,不是自己茶杯装的那种,而是矿泉水之流,水喝不喝完不重要,倒是矿泉水瓶任意丢弃,物业每天都能从教室里淘出成大袋的瓶子,也是他们收入的一个来源了。
带零食的大部分是女生,瓜子壳和糖纸也会出现在考完试的考场上。她们需要一些零食,因为平素里嘴被惯坏了。有时候还会从桌洞里发现变质的半块面包或者残余的卷馍,吃不完的东西就一起在可以遗弃的地方,只要她愿意。
用完的草稿纸更是让它随手而飘了,桌洞里,桌底下,窗户外,没有废纸的教室不是教室,也许是考过试的必然产物。还有甚者好像和草稿纸有仇,必将其撕地粉碎才散落到空中,然后铺满已经乱七八糟的地面。
一次性水笔芯更是随处可见,用完的和半管的,还有才用掉了珠子的,有的干脆连同笔壳一同扔掉,浪不浪费污不污然和他无关,不如意就只是扔掉,没有商量,也不需要商量,让人不免怀疑他家中是不是有矿。
乱扔的试卷和书本就更普遍了,放眼望去,满目疮痍,像是刚被洗劫过的村庄,没有人影,只是不堪入目!
有位老师曾经看过考完试的教室愤怒地发问道:考试用过的考场,每个教室都一片狼藉!我们教育出来都是狼吗?
实际上,我们的教育出来的不是狼,也没有人,而是一群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考试是他的,做为考场的教室和他无关,他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没有环境,也没有自然。他带来的是自己的随心所欲,留下的是一片狼藉。
这样的考生走出校门,如果出去旅游,他大饱眼福之后,留下的可能是到此一游或者一地垃圾;如果出国考察,也许自己逍遥一番,留给世界的只有素质低下的不好印象;如果执政一方,他琢磨的是自己的名和利,根本不会去管一些项目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他的生活词典里,也许只有自己的满足,而无视其他的存在,自己快活就行,不白活一回。
有俗语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纵然考太多的分数,如果只是垃圾的生产者,是环境的践踏者,是自然的破坏者,那么要这没有“人”的分数又何用,也许分数越高危害越大。
我们可以随便看一看身边,只要有人的地方,总会不停歇地产生着一些生活垃圾,而且一股脑地倾泻给自然环境,没有人理会垃圾从何而来,又会流向哪里。每一个人都心安理得地为了自己的舒服,而伤害着环境。
然而每一个人又身处环境之中,我们一直可以发现只要有人群聚集过的地方,喧闹或轰烈之后,留下的必然是一片狼藉,人们只是在意眼前,只是关注当下。关于未来,关于明天,都无暇去考虑。面向未来和面向世界很多时候只能是无奈的口号。
一个人的素质有多高,直接影响着一群人的素质有多高,又决定一个民族的素质有多高,更决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方向。
而考察一个人素质的高低,有时候只要看他在一个地方待过一段时间之后留下了什么,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踏雪无痕只是江湖中的传说。
我们的教育不要把学生变成了考生,为分数而考试,就会短视或者失明,甚至于只能产生“垃圾”。黄全愈教授曾经担忧地说过,当考试这个检测教学的手段,变成整个教育机制为之运转的终极目的,教育的方向就错了,结果是培养出高质量的周旋已知世界的“考生”,而不是高素质具备探索未知世界能力的“学生”!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现在有时候连质量也难以保证,一片狼藉就是无声的证明。
如果考试前考场干净整洁,考试后还能维持如初,我想,这样的教育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