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上的秋庄稼大多种的是玉米。里面零星地套种黄豆,绿豆或小豆。四周及中间有几道稠密的豆行。豆行的豆苗较稠,但不影响生长,因为它的通风透光效果好。
过去也有种谷子的。谷子这种作物的好处就是耐旱,但产量很低,而且也很麻烦,需人工锄草两三遍。定苗更是费事,谷苗既小又稠密,必须蹲着或带着小板登坐着拔去多余的谷苗,留下健壮的苗子。稀稠要适宜,不稀不稠,恰到好处。现在谁能贪摊起那个工夫,时间就是金钱啊。
玉米可就简单多了,定苗拥土一次过。除非定时要弯屈腰身,长把大锄拥土锄草既快又轻松。
玉米抽顶花,挂红缨的时节这场雨是非常关健的。如果天公吝啬不赏这场雨,那么农民的秋庄稼也就算是白种了。
这时若是有一场人好雨,玉米是最养眼的。亭亭玉立的玉米己长得跟人差不多高,健壮匀称的身段,碧绿阔长的叶片,鲜艳的红缨缨,多象成熟的美女,透着生命的美丽和活力。看着这样的庄稼,
不亚于公园里观赏牧丹或玫瑰等名花奇卉。
同时,豆类也开出不起眼的小花,很快地就结了夹,夹慢慢灰变大变长,象孕妇的肚子,慢慢地鼓了起来。
国庆节前后,玉米棒子己经象个棒槌了,原先的红婴变得枯萎了,干了,成了褐色。棒子的包皮也干枯了,这也是玉米成熟了的明显标志。
秋收不象夏收那么忙活紧张忙活,但秋天的庄稼要繁琐得多。刚扳下的玉米棒子得剥去里外皮,留中间柔纫的几片,把许多这样的棒子辫在一起,架在树丫或者用木头搭起的架子上。啥时候不忙活了啥时候脱粒。玉米光滑利水,不怕雨淋的,只要不着挨土地,是不会发芽或霉变的。玉米最怕窝琼的。潮湿的颗粒最难保存,遇上阴雨天很快变霉。这就是人们之所以要把它架起来的原因。
黄豆,小豆,更是麻烦。首先要摘掉所有的叶子,放到太阳下暴晒,晒的干如材,就可以用连枷或棍子棰打了。豆子很难打净,需经过三番五次的翻,抖,棰打。
在收获秋季作物的同时,还要挤出时间去砍扳过棒子留下的玉米杆,整理好地,买好化肥,种子,准备播种小麦。麦子不离八月〈农历)土,赶在霜降之前要种完小麦。
秋季虽然忙碌些,但人们忙碌并快乐着。完全没有古代文人笔下的潇杀悲秋景象。因为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农民辛苦的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