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不想吹牛
在万历三大征里,抗倭援朝绝对是规模最大的一场,动用的兵力、花费的钱财、持续的时间、面对的对手,都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艰难。
但很奇怪,这场注定艰难的战争,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就是一场秒杀,一场吊打,有不少人还开玩笑的称丰臣秀吉等为“村长”,把日军在战斗中写的不堪一击,望风而逃,明军英勇无比,一个打十个。
所有归结到一起:日本很垃圾,我们很强大。
我想,只要对日本史有一定的了解,对战国时代有简单了解的人,都会对上述说话嗤之以鼻。
所谓时代,都会涌现出一群猛人,日本战国时代也是如此,打仗打了一百多年,牛人猛人层出不穷,一个大名的倒下意味着一个大名的兴起,一个家族的衰落意味着另一个家族的崛起,一个猛人被另一个比他还猛的人干掉,也有可能干掉比他还猛的人,这就是战国时代,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客观的讲,战国时代是日本历史的黄金时代,是日本英雄的黄金时代,是日本版的三国,它不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逊色,甚至略高于平均水平。
毕竟对于一个岛国来讲,憋了一千多年,出现一个这样的时代,猛人集体投胎,也是可以理解的,英雄出于乱世,是因为乱世磨练人,使他们成为英雄。
比起织田信长的野望,猴子的野望似乎才是真正的野望:
朝鲜只是一个跳板,真正的目标是唐国(大明,中国),进而称霸整个东南亚。
这个规划,对后世日本的军国主义者影响非常大,几乎没有修改,照搬过来,就成了大陆政策。
朝鲜之役,来来回回,经历了“打——和——打 ”,总共历时七年,明朝方面的总指挥换了三次,一开始的宋应星,第二任的邢阶,最后的杨镐,而日本方面的最高领导丰臣秀吉却死了。
有人说是丰臣秀吉的死才使得战争结束,否则结果还未可知,这是一种从理论上讲有可能但实际毫无可能的观点,其实丰臣秀吉死不死都无法改变日本必败的结局,只是丰臣秀吉早死几天,日军早几天撤退,战争早几天结束。
或许是接班的清朝太过“窝囊”,造成了甲午的耻辱,才使得人们在万历的抗倭援朝大书特书;或许是普遍的民族主义情感,才使得“秒杀日本”“吊打日本”“织田信长不过是个村长”这样的神论充斥网络;或许是我们对日本的仇恨,才使得我们打心眼里认为他们是“鬼子”,发挥阿Q精神,即使人家并不比我们差多少甚至还和我们旗鼓相当;还有可能是为了歌颂明朝的强盛。
种种原因都有可能,但我想说万历年间的和日本的这场战争,以我们胜利而划上句号,这是事实,但这场战争充满了艰难,充满了难分胜负,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非某些人叫嚣的“秒杀”“吊打”,这也是事实,我们的先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泼洒了无数的鲜血,顽强的取得了胜利,这更是事实。
一个民族,有自豪感有认同感,这是正常不过的,也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团结更加富有凝聚力,但如果这份情感发挥成极端的民族主义,以本民族的好恶来评判其他民族,不惜以丑化其他民族来衬托自己的伟大,把其他民族都当成“蛮夷”,认为自己优越于其他任何民族,把任何敢于说真话的人都打上“汉奸”的标签,这样的民族很可笑,很可悲,很可怜,他们的未来也很渺茫。
不尊重历史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
不同于有些人的一面之词,清朝官方在《明史》给予了这场战争很高的评价:
“东洋之捷,万世大功”。
有贡献于中华民族,有贡献于中国,都不会被抹杀,都应该被铭记。
谢谢我们的先人,谢谢他们用生命和热血保卫了家园,用生命履行了职责,他们是勇士;顺便也谢谢东边的那群人,战国时代的杰出人物和当时明朝的精英们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交锋,给历史增添了色彩。
最后谢谢朝鲜,给这样的旷世大战提供了交战场所,并在战争结束后收集了一些盔甲器械,拿着这些告诉自己的后代:
我们自己战胜了强大侵略者。
这又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前文链接:6.2万历三大征
觉得满意的朋友,不要忘记“喜欢”哦,你的一个点击对于作者来讲就是一份支持。
晚安,明天继续,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在30之前把这段历史用我的认识理解观点讲完,或许还不太现实,或许还很稚嫩,但这就是我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