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婆的缝纫机

图源网络

姑婆坐在木凳子上,左手扶着缝纫机的机身,右手转动齿轮走线,两只脚踩在缝纫机的踏板上,压下去,仰上来,压下去,仰上来,缝纫速度比手工缝合快,但一不小心很容易被机针炸伤,这一趟做下来,手心全是汗。

我乖乖地站在姑婆身后,拿着一毛钱买的橘子味冰棍,仰着头,用舌头舔一下,再舔一下,连冰棍木片里面的汁水都舍不得浪费。

上周搬新家,我们到老街的山东棉絮店取提前做好的4床棉絮,看到老板在给小孙子做棉花袄子,踩缝纫机的情景,让我想起童年时代在姑婆家借住的那段时光,想起我的姑婆。

做棉絮的老板踩缝纫机的背影

70年代流行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要“上海”牌,缝纫机要自行车要“飞鸽”牌、“永久”牌,那才叫上档次。

与老板的自动走线缝纫机不同,姑婆的缝纫机是她结婚时的嫁妆,是“永久”牌的老款式了。乡下灰尘多,老款的缝纫机却被姑婆擦得一尘不染,还要做个很讲究的布套罩起来。

姑婆的缝纫机需要自己挂线、走线。小时候,家中几个孩子的衣服裤子基本是姑婆一针一线、一脚一脚踩出来的,一件旧衣服要改造好多次,兄弟姐妹轮着穿,大了就改小一点,长了就改短一点,哪像现在穿不完的新衣服。

我母亲是从不会做这种慢活路,每次就把不穿的旧衣服拿到姑婆家,只见姑婆随便摆弄了几下,母亲的长裙子就变成了我的小褂子、小短裤。

这种老款的缝纫机很容易被扎手。每次姑婆踩缝纫机的时候,手上经常被裹着厚厚的白色纱布,我都特别好奇,凑得很近,恨不得把头挂在缝纫机上面,“不要离得那么近,小心扎着你”,姑婆却总是呵斥我:“夏天裹纱布,要不要试试?”,咯咯咯的大笑收场。

姑婆和姑爷算是半路夫妻,但也是自由恋爱,育有4个子女,感情好得很,也格外珍惜这台缝纫机,平时用来缝缝补补,用完之后还会擦拭,再盖上一层布。

后来,我们长大了,姑婆年纪也大了,眼神不好。早些年还偶尔戴上老花镜,虚着眼睛,踩一踩,怕老物件儿旧了就不听使唤。前年,姑爷出车祸突然去世,姑婆也一夜之间白了头发,再没有碰过那台缝纫机。但它依然被套子罩着。

前段时间,我和先生回母亲家去,刚好在路上遇到姑婆,但她已经不大认识我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