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家庭的良好环境【2】
本文摘自李辛老师的《儿童健康讲记》
我有一次,我经过一所中学,刚好赶上是放学的时间,我旁边走过一群十五六岁的中学生的年纪,没看到一张健康的脸,而且神气都不足。
很多家长带小孩子来看病,有的是身体上的病,比如反复感冒、发烧、消化不良、鼻炎、皮肤病,有的是学习困难、情绪不稳定和神气有关的问题。
我经常问家长,有没有可能让小孩子下了课之后,让他先到楼下去玩一个小时,跑跑跳跳、玩泥巴或是打球,随便玩什么都可以,只要是让小孩子在自然的土地上玩就行,不要让他呆在家里玩那些现代的电子产品。为什么呢?孩子在玩现代电子玩具的时候,精神是只出不入的,一直玩,只会让精神越来越散,越来越弱,而和自然的东西交流就有滋养孩子的力量。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支柱,不仅仅是生活支柱、经济支柱,最重要的是精神的支柱。打个比方,孩子是一块小磁片,爸爸妈妈是一块大磁铁。
尤其是0至3岁的孩子,这个阶段从心理学上来说,自我还没有显现,是一个相对无我的状态,他的精神状态和节律,是跟着爸爸妈妈的精神状态和节律,跟着整个生活环境的状态和节律同步的。
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让自己的震荡减少,让自己的意识、精神、内心清晰稳定,不乱不暴躁,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滋养。这些无形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可以用金钱、用关系来得到的资源。我们现在太在意那些有形的东西,但是这些无形的东西,作为父母可以做到的却不做。这就是舍本逐末。
很多家庭的电视电脑一直都开着,没有安静的时间,这是震荡的来源之一。我接诊的时候问:“孩子几点睡呀?”“十一点吧,太早睡不着的。”“睡前干什么呀?”“跟我们一块看电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里是不是这样。
一家人要互相提醒一下,家里需要多一点安静的时间。要留意环境和孩子的精神变化。
我们现代人已经习惯时时刻刻都让外界的刺激把我们联系在各个端点,我们不停地看东西、听东西、收信息,跟人联络,不停地在跟外界联系,架构未来。心里很难清静,所以家里很难安静。
有没有可能有一些闲下来的时间?我的一个朋友常常在节假日,带着几个朋友和家人开车到附近的山上爬爬山,坐一坐,天色晚了就回家。
更多的人呢,可能会选择一到节假日就去市中心,先购物,累了饿了,吃肯德基、麦当劳或者上馆子点几个菜,吃完再去看个电影,或者带孩子去儿童乐园,或者打游戏,总之,外面有很多好玩的东西。其实已经很累了,不行,好不容易等到节假日,再找点什么,正好朋友打电话聚会,一起卡拉 OK 到半夜。
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过程像什么呢?就是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 第十二章)
五色、五音、五味,我们现代人已经把这些做到极致了,古代人还是在自然环境里骑马驰骋,而现代人连自然环境也没有,在人造的购物中心、娱乐中心驰骋畋猎也会有爽的感觉,但是可能更容易令人发狂。想要孩子身心健康,需要让孩子能慢慢地和这些东西保持距离。
下面我讲几个病例。
请各位爸爸妈妈回忆一下,小朋友每一次生病是否只是我们已知的那些原因?比如中医所说的风寒暑湿燥火,或是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外伤,或是西医说的细菌、病毒、营养不良等具体的、有形的原因。这是一部分的可见的原因,还有另外一部分原因我们还没有意识到。
我的好朋友,他儿子四岁,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奶奶、妈妈宠他,一直给他吃各种各样的零嘴,一天吃两个苹果三个橘子再加一根香蕉,还不停地喝各种各样的饮料,所以孩子的消化就一直不好。两年前开始改坏习惯,之前平均每个月生一次病,现在平均半年生一次病。这次是有亲戚朋友来,大家一起去东方明珠,爬得很高,玩一通,然后大吃一顿,下午五六点钟回家,回家后孩子就不想吃饭了,开始发烧。
我们一般会想到可能是具体的原因,比如受寒,吃坏了……
我问了具体情况后,发现孩子主要是因为神气被扰乱了,一整天跑了太多地方,过于兴奋。所谓的神气被扰乱,比如大人工作一天,接了三十个电话,开了三场会,又见了五个客户,神气就容易被扰乱。神气被扰乱之后,身体的能量分布就会出现失衡,能量容易散到身体的外层或身体的上部,比如脸上热热的,小孩子更敏感,就容易发烧。
在这种情况,我建议让孩子先不吃药,少吃一些食物,如果不想吃就不要吃,让他睡觉,给他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然后给他涂一些朱砂。朱砂是《神龙本草经》中开篇第一味药,它有很重要的作用,能让人精神稳定,排除信息、精神领域、能量层次的干扰。我让孩子爸爸在他手心、脚心、眉心抹一点朱砂,然后让他睡觉。第二天早上就好了。
有个小朋友,一岁,也是个敏感型的孩子,父母带他一起到法国旅行,晚上住修道院(西方的修道院内通常会有一小片墓地),后来还被狗惊吓到了,然后连续一周不想吃饭,不能安睡,晚上会惊醒,大哭。
家长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也没有办法。孩子妈妈联系我,问过以后,判断是中医说的“神被扰动”。用朱砂涂在印堂和肚脐,很快就好了。
这是环境对敏感性孩子的典型影响。在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书籍里,会涉及到很多这样的内容。知道不对劲了,自己也调整不过来,选择马上避开是最好的。我们现代人大多已经失去这方面的感受了,不能立刻知道环境对自己是否合适。这是我们本来都有的能力,做一些静心的训练就能找回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