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新京报》一篇名为“400元假货洋码头卖7000无人管 买手靠漏洞可月入10万”的文章,引起无数人的关注。其实,在任何一场商业交易中,买卖双方赚的都是信息不对称的钱。
世人都懂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当局者迷成为消费者的共性。互联网让信息变的更加透明的今天,洋码头的供货商要盈利,消费者希望用更便宜价格购买商品,这本身就不符合常理,所以一定是有一方被“薅羊毛”。
制造商或品牌商对于所售商品的价格可简单划分为两种,批发价和零售价。洋码头的货源是通过企业买手和个人买手在平台销售,而企业买手可能是批发价购买,个人买手更多是折扣或零售价购买,价格优势为企业买手≥个人买手。
消费者在购买时为什么要选择洋码头呢?“个人买手直播扫货”对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影响很小,但价格便宜才是用户购买的主要原因。问题在于洋码头上的很多品牌在国内都有代理商,有经销商,有柜台,个人买手的价差除关税原因外,还凭什么能够低价销售并获取利润呢?
并且海外购物平台不止洋码头一家,用户为何不选择直营商城(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苏宁海外购、网易考拉海购、亚马逊)下单购买呢?信誉和实力最终还是抵挡不住用户低价购买的欲望,可这个低价有可能就是“薅羊毛”的陷阱。
互联网本质只是一个工具,结合到商业交易中,还是要遵循能量守衡定律,凡是不盈利的公司都很难持续发展。但总是有公司借着互联网模式的外套,采用低价来捕获消费者,“薅羊毛”的想法就注定会被薅。
作者爱递遗主是用感性视角记录过去,理性态度预言未来,借助互联网做最有价值的情感财富传递事业。如对此事兴趣请找我交流,期待你的精彩观点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