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与诗

老年人读青年人写的诗会泪流满面,但青年人读老年人的诗却不一定?为何青年人经历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老年人经历的,青年大多还未经历。诗的感情是要嵌入历史和经验的,否则体会不到。就如苏轼的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少年人怎么会读的泪流满面?唯有经历了,才能有真感情。其他可能会骗人,眼泪一般不会吧?

以上的感想线索来自金克木先生的散文,应该是学术论著,我没耐心,总是看不完整,所以断章取义,发发自己的感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