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读了王小波的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当年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写作当如王小波。敢写,有深度,有思考,还有幽默感,吹一吹牛,王的杂文水平比那些个的诺奖的作家,要好。
读他的作品,最大的收获是小波同志的深度,深度思考,这种东西在当下的社会已经像外星人一样罕见,大家的脑袋越来越浅显,用脑也只用到了大脑皮层的一丁点。
可惜,王去世的太早,他很有机会成为大师级的人物。现今的中国文坛,没有大师。科学界,没有大师。我不悲观,事实如此。
为什么大师当道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想来想去,或许是主流意识的大众化,主流意识的肤浅化,主流意识的单一化,共同造就了这样的结果。简言之,现在的人,用脑子考虑事情的人比用屁股的人少太多,现在的人,不愿意思考,只习惯于完成“布置作业”,想开发点兴趣不大容易,所以脑子就慢慢的退化了。
这解释了为啥,疫情来了,流言满天飞,有些明显脑残的文章,都被奉为神灵,因为读文章的人有脑子,但脑子很多年都不用了,也只能听风是雨了。
读王小波,让我很心碎,国人的大脑是很有弹性的,是很有潜力的,而今大部分人似乎只剩下了表皮细胞,大部分人的人生追求是吃喝玩乐,是金钱和物质,所以,不管是搞科学,不管是搞生意,他们不自然的短视,不自然的憋不住大招,不自然的被浮躁裹挟着前进,没有沉淀的东西,哪里经得起考验。
李院士讲的很好,疫情过后,应该把价值观调整一下,给医生、老师、科学家、军人、作家等重要岗位更高的重视和回报,因为这些领域都是出科技成果,和精神成果的地方,控制一下钱生钱的低端模式,控制一下靠颜值和拙劣演技的那帮人的收入,这个社会需要实干,需要创造者,我不认为娱乐明星是高附加值的创造者,我不认为炒房团,风投们是高附加值的创造者,相反,我觉得他们是社会的低端产品,应该得到其价值的实际回报,而今,很明显,它们的价值泡沫大到难以想象。
我知道,我讲的不一定对,讲了也未必有用。但是还要讲,有星星之火才能燎原,这个国家需要更多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