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误解很常见,因为我去互联网之前就有,就是把那些公司想象成「正常公司」。
正常说的是在人数投入方面。
互联网行业出现之前,某科技企业假设有一百人,我们会认为至少七八十人的工作成果,是被这个星球上的某些群体所需要的。
互联网公司完全不是这样,「有用的人」比例可以低到吓人。
杭州把互联网公司聚集的地方叫「未来科技城」,这个名字很贴切。
就贴切在「未来」两个字上。
这种企业里,八成的人是公司在未来这东西上下的赌注,因为它不知道以后什么方向会火,于是就招很多人,给每个人很多钱,让这些人做很多方向。
粗暴,但就是这样有效。
毕竟在本质上,互联网行业玩的并不是等价服务,押注未来,然后用倾销垄断市场,它走的是用大资金占市场,然后操纵定价权的金融游戏路子。